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日期:2014-12-16] | 作者:招生辦 2561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一、具體的研究內(nèi)容:
(一)開展課堂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確定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
(二)研究構建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的總模式。
(三)根據(jù)學科特點,構建各學科各類課型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的系列模式。
(四)開發(fā)與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配套的教學資源,如教學模式、導學案、典型案例等。
(五)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的評價策略。
二、研究措施
(一)建立“學??傉n題組—分學科設一級子課題組—分課型設二級子課題組”的三級課題研究網(wǎng)絡,實施“校長、副校長—教科室(教務處)主任—教研組(備課組)—一線教師”四個層面的課題責任制度。
(二)開展課堂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確定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加強理論學習和主題研討,課題研究與常規(guī)教研有機結合。
(三)聚焦課堂,研用并重,每學年都開展校內(nèi)“人人獻課”活動和“同課異構”活動,全員參與課模研究、驗證、推廣。
(四)開發(fā)編寫與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配套的“導學案”,規(guī)范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使師生自覺進入“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在在常態(tài)課和校內(nèi)“人人獻課”中進行修正、完善,在賽課、省市縣研培活動、“送教”活動和集團內(nèi)教師交流活動的推廣中進行檢驗。
三、研究成果
1.探索總結了出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主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創(chuàng)設情境原則、互動合作原則、探究性原則、三維目標原則、差異發(fā)展原則、激勵評價原則。
2.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的總模式:“激 — 問 — 探 — 練 — 拓”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
3.根據(jù)學科特點和不同課型等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系列模式50余個。
4.探索了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的評價策略。
5.開發(fā)編寫了與“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相匹配的《導學案》。
四、研究效果
(一)縮短了新教師成長周期,加快了青年教師的成長,為他們在今后形成自己的個性教學提供了更高的平臺。
(二)通過本課題研究,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營造了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學能力迅速提升。
(三)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促進了學校內(nèi)涵可持續(xù)發(fā)展。
2011—2013年中考雙流縣與我校各分數(shù)段比較情況
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教”與“學”的行為,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我校連續(xù)保持中考的各項指標全縣第一。2011中考, 630分以上我校20人(全縣共27人);2012年中考,650分以上我校22人(全縣34人);2013年中考,630分以上我校12人(全縣共16人)。2014年成都市中考, 640分以上我校42人(全縣50人);620分以上我校203人(全縣317人);600分以上我校456人(全縣832人)。
(四)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意識增強,探究能力和學習效果顯著提高,促進了學生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fā)展。學生茁壯成長,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捷報頻傳。
年份 級別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合計 |
國家級 |
321 |
650 |
966 |
1401 |
3338 |
省級 |
139 |
219 |
501 |
658 |
1517 |
市級 |
601 |
745 |
886 |
982 |
3214 |
縣級 |
170 |
263 |
532 |
699 |
1664 |
合計 |
1231 |
2219 |
3487 |
3740 |
10677 |
2010—2013年我校學生在各級競賽獲獎情況統(tǒng)計表(單位:人次)
(五)在全國和省市縣較大范圍內(nèi)推廣了課題研究成果,受到專家和同行的好評,發(fā)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年份 級別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合計 |
國家級 |
1 |
2 |
5 |
6 |
14 |
省級 |
2 |
4 |
10 |
13 |
29 |
市級 |
4 |
7 |
13 |
15 |
39 |
縣級 |
18 |
22 |
25 |
28 |
93 |
合計 |
25 |
35 |
53 |
62 |
175 |
2010—2013年我校教師在各級上公開課統(tǒng)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