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全國基礎教育學習論壇學習資料

[日期:2014-11-28] 作者:教務處 2107 次瀏覽 [字體: ]
 

第十三屆全國基礎教育學習論壇學習資料

2014115117,我校思品組王敏蓉老師和熊梓羽老師參加了在武漢舉行的第十三屆全國基礎教育學習論壇。在三天的學習交流中,來自全國教育界的優(yōu)秀的專家和外國學者,圍繞教育改革、管理智慧、國家政策、家庭教育等方面做了十幾場精彩的報告。學習歸來后,王敏蓉老師和熊梓羽老師結合我校新課程改革的實際,與教研組老師進行深入探討和學習。其中如下這些專家的發(fā)言整理出來供大家學習交流。

清華大學心理系教授彭凱平:《積極教育的意義》

     2013年10月2,我受英國首相的邀請,去唐寧街10號參加英國教育改革的國際學術咨詢會,他請了6位世界上心理專家參加,我是唯一一個非白人心理教授,討論出來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在21世紀人類教育專業(yè)應該關注學生的品德和幸福,這個問題已經是世界的一個共識,澳大利亞前首相、韓國總統(tǒng)、英國首相,他們已經提出來明年6月份在美國紐約舉辦世界上第一次幸福教育聯(lián)盟,希望在人類推動教育的改革,特別是以品德和幸福教育為主,當時我講的話題叫做幸福。

今天講一個問題,生命意義如何在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實踐中采用科學的心理實踐方法來實踐來得到?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生命的意義是人類思想家關注很大的問題,也是人類教育工作者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   

    為什么生命有意義?那么生命意義如何去進行教育,心理學比較講證據、研究、科學的方法,發(fā)現(xiàn)如何去證明任何事物是有意義的,一定要看一看覺得生活沒有意義的人,他喪失的意義是什么?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人際關系是生命意義特別重要的地方,所以教育孩子的生命意義,一定要從關系建設開始,如果小孩連建立友好的積極意義關系都不知道,你談任何價值觀和“三觀教育”都是空的、虛的,所以關系一定是意義的一部分,這就是為什么失戀的女孩有時候想去自殺,這就是關系對于對我們的生命意義特別重要。

接觸絕對是人類的天性,愛絕對是人類產生巨大的心理作用。所以講生命意義,不講愛,不講關系,不講接觸,這就是空的道理,這就是科學的證據。所以接觸是有意義,接觸是有作用的,接觸是人和動物進化的優(yōu)勢。

生命意義還有什么?就是升華之心、發(fā)現(xiàn)之心、敏感之心。一個人如何在生活中間找到真善美,這就是能夠找到生命的意義,而這個能力是需要訓練的。所以我剛才講話的時候為什么提倡慢慢走,欣賞啊,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你才能注意到社會中的真善美,你才不是如此功利、如此急躁和按如此繁忙,中國人民絕對有進取精神,中國人民絕對有成功的態(tài)度,但是缺乏一種慢慢欣賞的習慣,但是我們太著急了,應該向朱光潛先生提議的一樣,慢慢走,欣賞吧。這樣的態(tài)度就是真善美的態(tài)度,這就是發(fā)現(xiàn)的態(tài)度

    我們這種思想,還有一個很重要發(fā)現(xiàn)生命教育,另外一個產生意義的地方,就是感情,為什么經常講不知情為何物?因為在很大程度上,中國人包括世界人民都知道感動也是生命特別重要的地方,感動由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它是和幸福、積極、道德的感受是完全一樣的,當你看到讓一個崇敬的人或事的時候,讓你覺得親切善良偉大智慧的人或事的時候,你的身心反應的一定是迷走神經充分地張開,你的催產素、多巴胺、血清素一定會充分地運動,你是一種心懷開闊的愉快,有時候的時候你嗓子發(fā)緊,眼淚也會流出來,這就是道德教育、幸福教育、生命教育、中國人的三觀教育一定要讓動情動心,因為只有這樣這個人才會感動。

    生命意義還有一個意義,還有是積極心理學的發(fā)現(xiàn),幸福感和快樂感,幸福感和快樂感是說得清楚,是道得明白,是可以測出來的,一個特別直觀簡單的幸福標志,就是你有沒有迪香式的思維,迪香式微笑的微笑,這個微笑是發(fā)自內心具有感染力的微笑,你看這個小孩,你不笑都不可能的,為什么?這是一種也靈魂的笑,有魅力的笑,有真情實意的笑,他的笑容特點,面頰提高,眼周要出現(xiàn)皺褶,很多時候由于工作的關系、職業(yè)的關系,人表現(xiàn)出來是一種禮貌式的微笑,雖然牙齒露出來,面頰提高了,但是但是你看他的眼睛根本沒有迷起來,說明他是一種裝笑,這種笑沒有感染力、沒有魅力,這是南京青奧會挑選出來江南的角色美女組成世界上文明的禮儀小姐,但是你看她們的禮儀訓練,都是只有職業(yè)性的微笑,沒有迪香式微笑,沒有靈魂的微笑,其實不會產生感動人心的感動作用,而這就是生命意義可以進行簡單的訓練,讓我們的真心實意的笑出來,你連笑得不給,你還談什么為人民服務,我們中國佛教講得特別好,最簡單的施舍就是我們的顏施,這就是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這就是做中國人一定要讓我們社會出現(xiàn)迪香式微笑,這才是生命價值、生命的意義,生命來自簡單積極的快樂。那么這種微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對你的婚姻都特別有幫助,伯克利加州大學一個教授,也是的同事,他對伯克利加州大學旁邊一個女子學院,1960年畢業(yè)生年紀進行計算機掃描,習慣用于真心微笑上鏡頭的女孩子,30年后結婚的比例要高,離婚的比例要低,自我評估的幸福指數要高非常之多,說明什么?生命在于快樂,快樂在于我們的微笑,這種微笑甚至讓別人變得更加善良,如何在生命中間體會意義、體會快樂、體會幸福,一個特別簡單的工作可以去做,就是要給孩子、要給我們下一代多一些福流體驗,這個概念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在60年代就提出來,他觀察的一些特別成功的人士,發(fā)現(xiàn)這些人有一個特點,在做自己特別喜歡做的時候,進入到一種物我兩忘、天人合一,忘掉了時間和空間的存在,這種福流體驗中國人在莊子里頭就提出來,庖丁在做自己喜愛的工作的時候,就是一種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福流境界,這個境界的特點包括五個:全神貫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物我兩忘,自我意識和時間意識暫時的喪失,駕輕就熟,做起來特別的順,而且目標特別明確,感受到它的精確的反饋,可以最后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積極、快樂和主動。什么事情讓我們體驗到福流體驗,我們已經發(fā)現(xiàn),做自己愛做的事情特別重要,做自己的運動活動特別重要,人在活動中間、運動中間產生一種多巴胺,讓我們快樂,看電影,特別是正能量的積極的電影,有意義的性生活也可以讓人產生福流天人合一的體驗,社交活動跟朋友在一起、跟同學在一起、跟同事在一起,學習可以產生福流體驗,工作可以產生福流體驗,這就是生命意義教育可以做到一些的簡單知識和簡單的方法。我經常講中央電視臺不應該問中國老百姓你幸福嗎?這個問題太難,太抽象,太哲學。連莫言對人性、人心、人情、人欲有如此分析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當董卿問他你幸福嗎?他回答不出來。我覺得中央電視臺應該問中國人民,包括我們自己也應該問自己,你福流過嗎,一件事情是讓你產生特別大的興趣,讓你做這件事情進入到天人合一,物我兩忘、如癡如醉的境界,這就是你的福流,中國人流有福流,關鍵是得用心去體驗。

    最后我以我們最近剛剛完成的一個研究作為我今天上午簡短的演講的結束語,這個研究就是漣漪效應的發(fā)現(xiàn),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一個有愛心、道德心、科學理念和方法的人,一個有自由精神的人,他做了一件善良的事情,這個事情一定會回報到他身邊來,平均而言,六度分離,也就是通過六個輪回能量的轉換,它一定會受到自己正能量的幫助和促進、升華。讓我們做每一個促發(fā)第一個漣漪的教育工作者。祝福大家福流不斷,祝福大家正能量永遠。

   

   

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李希光:《學在絲綢古路上》

謝謝主持人,各位校長、各位老師,我今天來到各位老師中間,我感覺到我回到了我自己的黃金時代,我的黃金時代就是少年讀書的時代,那個時候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沒上過一個補習課,寒暑假也沒有作業(yè),每天放了學,那個時候就是背著父母和同學去野河里去游泳,拿著彈弓去打麻雀,去捉知了,晚上吃完晚飯再和同學們一塊出去,帶著手電筒抓青蛙,過得非常自在,現(xiàn)在回憶起來感覺到下一代再也沒有這樣一種幸福感了。

    所以我在清華大學教書的15年,也就是清華大學恢復文科這15年,我一直想把這樣一種符合人性的、人文主義的教學課堂給恢復起來,我開了一門課叫寫在路上,主要是在古絲綢之路上,我的主題是《學在絲綢古道》,過去15年里,我?guī)е迦A學生大部分是大一學生,每年寒假選一條絲綢古道,在古道上找一個旅館、在蒙古包、在帳篷、在沙漠、在草原上上課讀書寫作采訪,這500個學生寫了大概500個作品,我匯集了一下大概有一千頁,清華大學出版社1月份能出版。

    我對絲綢之路的興趣還源自于我自己的成長過程,在我年輕的時代,我在20年前我還是新華社記者的時候,當時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絲綢之路的青年學者,我有幸走完了幾乎從海上絲綢之路路線,沙漠、草原、游牧的,所有的絲綢之路路線,也寫了很多書和文章和調研報告,15年前我到了清華大學,創(chuàng)建新聞傳播學院,我其中最重要我是創(chuàng)建這門課程寫在路上,世紀明德帶著中小學生每年寒暑假進行的游學差不多,在清華大學的15年里,這是我走的路線,往北貝加爾湖、西伯利亞、圖瓦共和國,沿著古絲綢之路有進西藏、內蒙、外蒙、新疆、南亞、巴基斯坦、尼泊爾、斯里蘭卡,那是跟我們從小讀的故事,比如說到巴基斯坦,主要看唐僧西天取經地,到斯里蘭卡主要是看法顯當年走海上絲綢之路,他學經的地方,法顯村,在那里停留一到兩個星期,在它的茅草屋或者當地古房子,或者在蒙古草原上弄幾個蒙古包,白天采訪,晚上上課。

    為什么要帶學生到絲綢之路去上課?為什么要把這種寫作的課堂帶著偏僻、封閉的絲綢古道上去講呢?因為絲綢之路本身它是一個知識寶庫,它不簡單是一種貿易之路,根據我這20多年對它的研究,我發(fā)現(xiàn)它是物質的傳播之路,它不僅是絲綢之路,不同的國家稱它是不同的名字,有人講它是茶葉之路、香料之路、黃金之路、玉石之路、玻璃之路,同時絲綢之路也是文化傳播之路,這里面有中原文化、北方游牧文化,包括古希臘、印度、波斯阿拉伯文化,同時還是音樂文化,它是藝術,雕塑、壁畫、佛像,更多是從西方向中國傳來的,再有就是宗教傳播之路,到絲綢之路上學習,佛教是怎么傳進中國,儒家、道家的傳播,北方薩滿教的傳播,伊斯蘭教的傳播,基督教傳播。但是絲綢之路并不是一個和諧的貿易之路,很多情況下是軍事征服之路。在西漢的時候有霍去病遠征漠北,東漢的時候有竇憲北征阿爾泰山,唐代的時候有高仙芝穿過阿富汗遠征中亞,還有成吉思汗一直打到今天的阿富汗。

    地理探險之路,現(xiàn)在講絲綢之路總是講河西走廊、伊朗、中亞,其實從地理上講還有沙漠之路、草原之路、海上之路,還有阿爾泰山的游牧路線,為什么要帶學生在這里寫作,偉大的作品更多是來自絲綢之路的旅行,因為中國第一個出國留學的人,他的名字是法顯,是東晉的一個和尚,他最偉大的著作《佛國記》,《西游記》來自于唐朝高僧《大唐西域記》,再有丘處機,他寫的《西游記》,他去阿富汗給成吉思汗講道。草原路線,這么多年差不多每年夏天都帶著學生到外蒙古、南西伯利亞、中亞草原,在那個地方非常安靜地給學習上課。為什么需要一個安靜的課堂?作為一個媒介研究者,這不是精確的計算,中國人平均3-5分鐘都要低一下頭,一天要低三四百次頭,就是看手里的手機等等,看有沒有微信微博這些東西,就是幾乎找不到一個小時的讀書時間,找不到一個小時能就一個問題把它想透,總是有都來自亂七八糟網絡電視的干擾。我家里是沒有電視機,我這么多年就一直沒有看過電視,也不看報紙,更不上網看新聞,主要就是看書。所以我覺得我可能是與世脫節(jié),但是你聽完課之后,你覺得我是不是落后大家?guī)资暌驗椴豢措娨暋?span>

    我特別喜歡這樣一種沒有現(xiàn)代傳媒的世界,雖然我是新聞學院的院長,我是希望學生生活在無媒體生存和無新聞生存,絲綢之路恰好是無媒體生存和無新聞生存,遠離浮躁喧囂的媒介化社會,在那讀書上課和思考,這15年我總是把班里最優(yōu)秀的學生,讓他跟著我走向亞洲的一個角落,那個地方雖然很荒涼很封閉,但是卻是讀書上課思考問題的好地方。因為在絲綢之路它還有一個好處,它能激發(fā)寫作的好奇心和讀書的沖動,如果說不帶他走絲綢之路,他是沒有動力讀《大唐西域記》《佛國記》《長春真人西游記》等等作品,甚至聽都沒有聽過這些作品,絲綢之路的寫作好處是什么,是原生態(tài)的故事,因為當地人沒有電視,甚至連收音機都沒有,也沒有報紙,但是當地人為什么生活得比我們有電視、網絡、手機,從那個叫Iphone5換到Iphone6,是不是你換到Iphone10就更幸福的,那些沒有見過Iphone手機的人是不是就不幸福了,我就看到這種原生態(tài)的故事是什么樣,是有經過媒體包裝的故事是真實的,還是沒有經過媒體包裝我們自己耳朵赤裸裸聽到的故事是真實的,這是先人玄奘在《大唐西域記》開片新的一句話,偉大的作品都是這樣寫的,最好的記者、最好的非虛構文學,今所記述,有異前聞,雖未極大千之疆,頗窮蔥外之境,皆存實錄,匪敢雕華,蔥外之境就是講的帕米爾高原之外,今天的阿富汗以西,包括巴基斯坦、伊朗這些地方,這句話關鍵是說存實錄,匪敢雕華,連一個形容詞都不用,我在給學生講課、給他判作業(yè)包括考試的時候,使用一個形容詞,那是要給他扣一分的,只要發(fā)現(xiàn)個人的觀點那是要扣分,必須是描述,必須是純粹玄奘要求的這樣。所以讀《佛國記》和《大唐西域記》,帶學生沒有去過的地方,沒有固有的偏見,完全是好奇心驅動的,教學生不加評論和準確真實記錄自己眼睛耳朵聽到的東西,但是能真實記錄下來非常難,這樣的記者在中國和全世界也確實找不到幾個,我的中文寫作包括中文寫作技巧都是來自于《佛國記》和《大唐西域記》,這兩本協(xié)作特點是什么?知識量、信息量高于個人觀點和情感,所以它們的價值是永恒的,因為沒有人在乎我們的觀點,沒有人在乎你對于這幅畫的觀點是什么,而在于你畫的畫是否好看。這是法顯古時候留下的畫像,這是他走的路,他是走到斯里蘭卡,坐船,然后又來到青島,然后來到南京。這是唐僧他走的路,這也是走的路線,一個法顯傳《佛國記》,這邊《大唐西域記》。

    絲綢之路上我教學生慢性的寫作,告訴學生,對于在座普通網民、普通觀眾、普通讀者來講,今天的新聞不一定非得今天看,這一個星期不看新聞我們沒有什么損失,我好幾年沒看過新聞了,我不知道我的損失或者受到什么傷害,就是不看新聞我們丟失不了什么東西,我告訴學生講,新聞不一定今天寫,一兩年以后再寫出來,反而真實的,因為現(xiàn)在各種利益集團試圖掩蓋、扭曲、歪曲談這件事情,都找不到有一個說真話的人,只有幾年之后,甚至十幾年二十年之后,當這些利益跟它不相關的時候,這時候才能挖出完整全面全部的事實,所以我提出一種慢寫作,或者慢新聞寫作,就是鼓勵學生通過長時間一手采訪,完整、充分、系統(tǒng)的文獻研究基礎上寫出他們的作品來,不是要求學生一定要像法顯、玄奘那樣,法顯花了19年,玄奘花了16年寫出他們的作品來,至少花一兩年去寫一個新聞作品。當下新聞是爆炸的,新聞轟炸、新聞報道太快了,記者太沖動,媒體太沖動,都搶第一時間用最快的速度報道的新聞,好像最快的速度報道的新聞是最真實的,恰恰相反,新聞的真實和新聞的速度不是正相關的,是負相關,新聞報道得越快離真實越遠,因為新聞需要多信源的合適,多多一手采訪,還有多多的文獻研究,再有絲綢之路它能激發(fā)學生國家的自豪感,我選擇我是不帶學生去歐美國家,基本上都是亞洲邊地,中國周邊國家,這種具有地理上的捷徑、心理上的捷徑、歷史上的捷徑,中國歷史文化就是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不斷撞擊、不斷融合的過程,北方文化就是游牧文化,包括藏傳佛教基本上貫穿著整個北京游牧民族,所以這么多年每年必然要帶學生去西伯利亞、蒙古、內蒙、西藏,研究游牧地區(qū),帶學生讀詩、讀歷史、讀地理、讀文學作品,然后再寫出自己的作品來。在現(xiàn)實的國際政治中這些周邊地區(qū)與中國的關系特別密切,特別是習近平同志有一個重大外交政策的轉型,過去中美關系放在第一位,現(xiàn)在習近平同志提出要建立亞洲命運共同體,同命運的國家是最重要的,亞洲命運共同體就是我?guī)W生走的這些周邊國家。蒙古、東亞、巴基斯坦、尼泊爾、斯里蘭卡,這跟中國有非常密切的地緣政治,包括明年帶學生去阿富汗,通過這樣一個課堂,就讓學生開闊了視野、胸懷,這種大視野的觀察和思考中國邊疆重大問題,在新疆“七五”事件、西藏“三一四”事件等等的,不僅僅是局限于在境內在觀察,到了蒙古站在佛教、游牧文化、草原文化角度來思考西藏發(fā)生“三一四”事件文化宗教上的政治背景,新疆發(fā)生事件的歷史背景,到了巴基斯坦的佛教唐僧取經的地方,包括在滿洲流亡的藏人,這是在思考我們國家當前最重大的安全問題和命運文化。

    教學方法就是師父帶徒弟的教學方法。具體講就是跟著大篷車課堂旅行,學生三五一群以小組為單位,在一個老師或者一個助教的帶領下行動,當學生提問和采訪的時候,老師必須在旁邊聽,如果提得不正確,老師重新教他,就是手把手教怎么來說這樣一句話,怎么樣來問這樣一個問題。白天學生們在邊遠山村、牧區(qū)、市場、街道、咖啡館走動,并與陌生人說話,他們不僅學習與外部社會展開文化交流,還學會在小組內持續(xù)地交換想法和經驗。晚上所有小組回到營地,這個營地可能是一頂氈房或者一個旅店,整班的人都會集合匯報他們白天見到的最想分享見聞、人物、故事和場景,老師以旁觀者和組織者的身份旁聽學生的報告,老師并不會做出任何評判,但是會用指導性的問題打斷學生來幫助他們找到故事的焦點,或者挖掘更多細節(jié),或者形成更相關的寫作主題,無論是在火車里、汽車里、馬背上、蒙古包里、博物館里,這種與思路上的旅行讀書寫作有什么意義?如果一個學生與中原完全不一樣的地方都沒有熱情、好奇心,他就不會寫好學作,他也不會當好記者,以后他就不要從事寫作這個行業(yè)。再一個教學生在同樣的場面觀察不一樣的細節(jié),比如說一個小組十來個人在看一樣東西,必須寫出不一樣的細節(jié)來,如果大家都寫一樣,那說明老師就沒有教好。教學生要用最簡潔的文字把觀察到最有價值的,但別人沒有注意的東西寫出來,除此之外還可以做田野調查、做學術研究。為什么說要做成終身受益、一生不忘的旅行課堂呢,我讀過哈佛學院一位院長寫的一本書,他說一個課堂好壞不在于說結束前進行學生打分,而是學生畢業(yè)20年之后的在學生的聚會上,讓學生來談他今天回憶20年前在讀書的時候,他留下最深的課堂是哪一門課,或者哪一堂課,或者終身受益的是哪一堂課,這樣的評價是最好的,我們這個教學團隊希望給學生留下20年以后回憶起來是最有用、是最難忘的一課。今天看起來是一個旅游時代,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旅游大國,其實多數人并沒有真正旅游過,很多人花了錢把自己的身體裝進某個交通工具運到某個地方去,機械地拍一些照片再運回來,還不如在家看電視、看書,對旅行的目的地了解得更多,旅游關鍵是心要到,心到了之后,所有的感官都活了,旅行不僅僅是休閑,旅行可以和其他所有學科聯(lián)系起來,跟人類的文明、歷史,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旅行讓學生成為玄奘,成為徐霞客,成為法顯。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高云峰:《創(chuàng)新教育的理論與實現(xiàn)》

   

    高云峰:下面介紹《創(chuàng)新教育的理論與實現(xiàn)》,因為我把它實現(xiàn)了,內容包括兩個大塊,一是關于STEM,機遇與挑戰(zhàn),另外一個是GIS創(chuàng)新模式及平臺。STEM是前幾年美國總統(tǒng)提出的概念,美國總統(tǒng)在美國競爭力計劃中提出來,在知識年代培養(yǎng)STEM的人才是全球競爭力的關鍵,是科學、競爭、工程、數學的縮寫,09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給奧巴馬寫了一封信,指出國家的繁榮和安全要求保持美國科學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大致之前的STEM教育是建立領導地位的基礎,應該是國家重大任務之一,這是美國國家政策,值得我們參考借鑒。STEM展開說,科學就是反映自然和社會思維的客觀規(guī)律知識體系,技術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方法和經驗的總稱。而工程就是運用科學原理和技術處理問題,數學則是研究空間和數量關系的學科。STEM之間的關系,在英文中,STEM是有樹干的意思,我畫了一個樹給大家演示,土壤就是科學,根枝就是數學的根基,樹干可以認為是一個支撐,最后能不能長出結果是要靠工程來實現(xiàn)的,所以STEM大概有這么一個關系,老師會說還要教人文、語文、藝術之類的,我可以理解為是一種養(yǎng)料,有些養(yǎng)料可以長得更好。

    對一個STEM課程來說它應該怎么來上?比如說在課上老師給學生先將科學問題,比如說舉個例子,這杯水為什么會熱變涼是科學問題,講完一遍,再問一個問題,這個水溫是滿足什么樣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怎么去測量它,然后以這幾個為基礎,最后要要落實到工程上怎么說,對學生來說,能不能利用科學原理和技術,自己設計制作一個小型的太陽能熱水器,比較誰做完了之后效率高等等,這樣把所教的科學知識、動手能力、技術融為一體,如果學生在課堂受到這樣的訓練,未來他走到社會為社會作的貢獻更大一些。目前的教育由于各種原因將學科知識進行分割,教語文的老師只教語文,教數學的老師只教數學,因此,很難有機會把綜合知識在同一課堂進行傳授,同時目前的教育使得老師也欠缺這部分能力,絕大多數老師很難跨學科去教育,絕大部分老師缺乏工程技術的培養(yǎng),如果一個老師他沒有這機械工程,他沒有辦法教學生。此外缺少相關培訓、相關指標,培養(yǎng)學生怎么培養(yǎng)是否合格,這個問題都值得我們研究。美國已經開始制定很多的具體措施。

    STEM的概念之后,怎么把它的不足之處怎么彌補,特別是老師比較缺乏技術和工程方面的背景,我做了一些工作,我提了GIS的概念,它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模式,也是一個平臺。創(chuàng)新是越來越受到重視,如果稍微留意對科技創(chuàng)新比較感興趣,現(xiàn)在會看到創(chuàng)客空間類似的組織,有很多這樣的組織,我提了一個GIS,群體創(chuàng)新空間,我提這個概念之后,還把實驗室、相關軟件、硬件、培訓全都準備好了,未來有機會可以跟相關老師和學校進行講解。GIS它是集成了STEM所有元素,同時特別突出技術和工程元素,還增加人文、藝術等等的東西,給你們做一些我做的東西包括學生做的東西,同時我開發(fā)一些模式,這些模式以學習為中心進行引導他們做出東西來,是把科學、技術、動手實踐等等一起進行動手實踐。

    下面介紹GIS具體涉及什么東西?根據我自己的設想,它是把一些現(xiàn)代化的制造工業(yè)的工具,比如說激光切割機、3D打印機、數控機床等等集中在一起,組織一些同學,甚至是大規(guī)模的,可以在學校進行開展的,進行適當培訓以后,交流分享設計制作,概括起來GIS是原形社會的聚集,是創(chuàng)新者的聚集,是各種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的聚集,這些創(chuàng)新者就是學生,以前由于各種條件限制表現(xiàn)更多一個學習者,但是未來的學生要成為既是學習者又能夠反饋出來,要做一個創(chuàng)新者。

    有了這個模式怎么來落實到學生,給學生培訓,需要新的平臺,所以建立數字化的設計與制作平臺,核心把工業(yè)設計中常見的成熟的技術引用到教學中,這個引入到不是說直接買來就用,買來就用還加以改進,就是軟硬件集成,理論上幫助每一個學生把想法和創(chuàng)意示范出來,建立培訓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的建立培訓模式、學生主導模式、挑戰(zhàn)極限模式等等。

    中心項目模式,以某個老師,或者團隊為中心,把STEM的學科知識整合到一個具體任務中去,然后第一開始先給學生介紹基本科學知識,讓他有些知識,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學習設計制作,最后有時間進行比賽。下面給大家展示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全是未來可以設計出來,首先先來簡單的藝術類作品,學生經過兩天培訓之后就可以做出特別漂亮的東西,這里面的東西,第一個有人要結婚你可以做很有創(chuàng)意的禮物,盒子的每一個面都有不同的花紋、圖片,很漂亮的,還可以動起來,這是一個很漂亮的倫敦塔、倫敦橋的作品,這是有一次創(chuàng)意大賽的時候創(chuàng)新的評比方式,評委不是給學生打分,而是有一個小盤,盤上有不同的數目的心,如果覺得好給5顆心,如果不太好就給3顆心,選手最后比賽完了把那個每個評委給的心一拼起來,就是一個燈火,你只要把燈一打開的話,你就知道它的亮度就知道你的成績怎么樣了,如果你是特別好,全部都亮了,如果一般,很多亮不起來。通過培訓讓學生很快做出來,這是入門級的產品,藝術類,很容易的,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做出更有創(chuàng)意的東西。打個比方教一年級的學生怎么做個不倒翁,按字面上是一個人的樣子,按照我們思維變成一個我們想要的東西都可以,比如說把馬踏飛燕做上去,比如說把一個女孩遛狗,一個男孩踢足球都可以做成不倒翁,你可以把你喜歡的圖片畫出來,把它做出來,我們這個平臺做的東西都是藝術品,放在淘寶去賣完全可以賣出去。這是全透明的逆行風車,風一吹逆著風前進,做成全透明是沒有任何動力裝置。這個項目實際上把很多科學原理和動手制作、設計融合在一起,如果有機會讓學生做這個,學生特別感興趣。這個一個月球車,本身沒有智能,通過幾次調整,它就可以爬過去了,所以是一個很頑強的月球車,這個里面充分科學、技術、設計的東西。前段時間有一個大黃鴨,看看我們的小黃鴨,這個小黃鴨里面沒有任何機關,但是它能夠在里面一步步走起來,里面充滿了科學的原理在里面,為什么能夠走起來,很多科學原理在里面,可以比賽,你設計的場景里面,每走一步拿一分,在北京的中學里面做了比賽,長度是30厘米的長的板子,最高分是50分,可以走50步,但是如果做得不好的話,只能走一兩步,這個差距可以很大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引導學生做出來的。指南車,這里面充滿很多機械學的原理,剛才給大家展示的東西,這些東西未來有可能經過短期培訓,讓學生自己來設計做出來,如果學生有機會進入這樣的環(huán)境,他會特別感興趣。我指導中學生做的無輪小車,這里面科學元素,震動摩擦,數學需要分析它在什么情況下滿足條件它能實現(xiàn)走起來,以及他自己要進行設計,運用的工具利用激光切割機。

    首先我來培訓學生,教他CAD,教他學會使用激光切割機,學生通過討論、設計、畫圖,還有通過討論,可能還有爭論,爭論每個人可以做一套出來,切割之后進行拼裝,如果有問題馬上切割拼裝,最后每個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小裝置來,個性化的裝置做出來,拿一個小裝置給你演示一下,它們可以進行比賽,走直線比賽,轉圓圈比賽,拔河比賽等等都可以,怎么興趣怎么玩,它可以走直線,也可以轉圓圈,這些裝置本身里面沒有任何智能裝置,未來加電動設計做得更復雜一些。通過這個展示可以先教學生科學原理掌握技術,然后通過討論自己實踐做出來,最后比賽,這樣就把科學、工程、技術、數學全部都融在一起。

    下面介紹以學生主導的模式。這個模式是對學生要求稍微高一點,學生自己來主導設計,我只是在旁邊稍微輔助一下他,來做連弩出來,每個人或者每個小組設計做出連弩來比賽,主要是設計機械化原理,數學首先要滿足動起來,動力滿足基本的數據分析,工程設計自己嘗試和分析,技術主要是激光切割機為主,最后做出來的結果,這個裝置要求是每個學生,或者每個組的學生都要做出來,因為是要比賽,每個人做得不一樣,通過這種模式激發(fā)學生的設計能力,把潛力挖掘出來,所有玩過連弩的小孩都特別高興,北京中小學生都很喜歡。

    接下來做更有挑戰(zhàn)性的。極限挑戰(zhàn)項目測試,這個對很多學生有難度,這個模式可能是說對老師來說是未知的問題,可能也比較復雜,這個模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潛力,很有展示性,一旦做出來很多記者去采訪報道,也有很多做不出來。這是我兩年前指導學生做手機吊冰箱,原理很緊張,力的放大原理,數學滿足一些數據預算、連接關系、力的放大等等,工程設計做出來特別小巧,這個裝置只比手機大稍微一點點,但是可以把力放大到10萬倍,技術手段用機床加工做出來。整個裝置用的電池和手機里面自己的轉子。做完以后手機還可以恢復打電話,當時這個實驗做完以后,一個月網上點擊量就上千萬,當時中央電視臺、北京衛(wèi)視等等電視臺都采訪,到現(xiàn)場來看我怎么做,把這個做成節(jié)目了,這個就是給學生一個啟發(fā),如何把學的知識通過適當的設計變成很讓震驚的作品或者裝置。

    下面我總結一下,根據剛才的介紹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基礎,而目前的教育是技術和工程是很欠缺,是很短板,GIS是我提的新的概念,它彌補了STEM的缺陷,同時特別彌補工程的缺陷,讓學生做很多機會做實踐活動,這次提供的內容豐富的極有挑戰(zhàn)性的項目和活動的任務,在座的各位校長們,如果你覺得你們的學生可以挑戰(zhàn)這些任務,不妨把這些東西給他們看一下,讓他們自己來挑戰(zhàn)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