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袁勇老師美國游學體驗
[日期:2015-09-09] | 作者:外事辦 2475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記2015美國夏令營活動
袁勇
2015年8月10日12:30分,飛機平安著陸在雙流國際機場,我一直懸著的心也終于放了下來。接下來取行李,走出機場,把45個學生交到早已等候在外的父母手中,這次美國夏令營圓滿結束了。
本次夏令營活動共分為三大部分,即美國東北部城市、世界頂尖大學游;北卡州營地活動;美國西海岸加州游。
一、東北部頂尖大學游
東北部是美國建國十三州的所在地,于這個年輕的國家而言無疑是底蘊最深的地方了,當然,這兒是美國工商業(yè)最發(fā)達的區(qū)域及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區(qū)域。第一天的游覽就是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都市游。清晨到紐約港參觀“大蘋果”的地標建筑物自由女神像。再到美國的金融中心所在地——華爾街。從聯(lián)合國總部大樓再到紐約第一街——第五大道。這座城市的歷史與現(xiàn)代竟是這樣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緊接著的就是大學游。從位于紐黑文的耶魯大學,再北上到波士頓的哈佛大學以及麻省理工。最后是位于普林斯頓鎮(zhèn)上的普林斯頓大學。同學們從導游,志愿者講解員口中也了解到更多關于這四所世界級的頂尖大學的情況。耶魯大學的美國校園環(huán)境與其校名一樣聞名。耶魯?shù)墓盼膱D書館及耶魯英雄內(nèi)森·黑爾的名言“我唯一的遺憾,是我只有一次生命獻給我的祖國。”都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哈佛圖書館是美國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世界上藏書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與它流行于網(wǎng)絡的燈火通明的圖片都激勵著莘莘學子們。講解的華裔小哥Kevin同學證實說那圖是哈佛圖書館的真實情況的體現(xiàn)。麻省理工,這個只是叫做學院的學校,培養(yǎng)了眾多對世界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人物,是全球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驅(qū)領導大學。
二、北卡營地活動
相比上一周的參觀活動,北卡營地活動才是這次夏令營最核心的活動。主要是參加RTPICE組織的Chinese-American Bilingual Summer Camp。同學們被分成三組前往當?shù)氐娜鶎W校,與當?shù)貙W生一起上Camp課程,包括語言學習、手工制作、logo設計、廢物創(chuàng)作、戶外運動、參觀杜克大學醫(yī)學院游凌沖實驗室、參觀博物館、參觀當?shù)仄髽I(yè)等活動,這些活動都給了同學們不一樣的體驗與感受。體驗的另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homestay,與當?shù)丶乃藜彝ヒ黄鸲冗^愉快的17個日夜。
Camp課程其中的一個地點就是我校在美的友好學校Camelot Academy。畢業(yè)于杜克大學的Amy老師是活動的主要負責人及實施者。她的課程設計循序漸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征,于學生而言有挑戰(zhàn)性卻也能與中美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
三、我的感受
踏上美利堅合眾國國土前,我一直在想,這個國家是我在書本、電視、報紙、網(wǎng)絡、外教口中了解到的那樣嗎?我曾經(jīng)給學生講授的我學到的關于美國的風土人情,文化習俗是正確的嗎?作了一名中學教師,我更想去證實美國的中學生真的很輕松嗎?
從一個月的美國行歸來,感觸頗多。從各種媒介上對美國的了解遠遠不及在美國呆上一個月的感受。一切那么出乎人的意料,一切又是那樣的在情理之中??偸怯X得那種感受在哪里見過。美國人的高素質(zhì)是眾人給出的評價,給人印象深刻。最讓我感受頗深的是在環(huán)球影城,一個賣飲料的服務員熱情詳盡地為我們指路去冰激凌店。在登機、登車、買快餐付款、超市付款時,人們都自覺排隊,并且每個人都和前面的人保持一定的距離;行人過馬路時會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車行至沒有信號燈的十字路口時,即使沒有攝像頭和交警,司機也會自覺停下,四處觀望確定安全后再繼續(xù)行車。在擁堵的高速公路上,大家也不會輕易變道。何時何地,美國人總是那么的有耐心。
美國人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開放寬容。對于美國這個移民國家而言,其文化習俗,風土人情因地,因人都可能有很大不同。當?shù)厝嗽诒3肿约旱膫鹘y(tǒng)文化同時,也積極融入其它文化中去。遺憾的是,對于華裔美國小朋友而言,其父輩們都希望并努力為他們提供學習中國文化的條件,但畢竟各方面條件有限,他們對于中國語言、文化、習俗等也知之甚少。
作為一名中國教師,我對美國學生的學習生活很感興趣,也與部分美國中學生作了一些的交流。這些交后我感到很驚訝,因為美國中學生并不比中國中學生輕松。他們得早早起床(有的在六點過就得起床,那怕是冬天)坐校車到學校。上午從九點上課到十二點,課間只有五分鐘時間,從一個教師的教室到另一個教師的教室。午餐很簡單,一般都是父母準備好的食物,帶到學校里(絕大多數(shù)學校不提供午餐)。午餐時間從十二點到一點,一節(jié)或兩節(jié)課后放學。放學后,學生往往得參加After-school(主要是參加體育運動,也有的是文化課學習,比如像數(shù)學,或是一門外語之類的。)。在假期里,很多家長也把孩子送到Camp(也主要是運動方面的訓練)。至于奧數(shù),美國家長更加理性,不會強迫孩子參加奧數(shù)訓練,不過,也有不少擅長數(shù)學的學生家長送孩子學習奧數(shù)。此外,鋼琴,游泳,足球……都是孩子們學習的課程。但是,跟中學孩子不太一樣的是,絕大多數(shù)美國中學生都樂于其中,很少有人抱怨苦累。其實,有的課程都是在烈日下暴曬,很難想像這些美國孩子是怎么堅持下來的。其次,學生也得努力學習才能通過考試。
另外給我留下深刻映像的是幾乎沒有美國中學生擁有自己的手機。所以,看不到他們在課余時間里當“埋頭族”。相反,他們會專心地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或是與周圍的人交流,很明顯,他們善于與他人打交道,交際于他們而言不是什么問題。對比下,我們是不是應該做些什么改變呢?
見聞與感受只是這次旅行的一部分。更深更遠的東西需要我們身臨其境,自己用心去體驗,去感受。這次經(jīng)歷會促使我更好去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