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研究性課題《關注環(huán)境 保護白河》階段性成果匯報精彩紛呈

[日期:2015-04-17] 作者:教科室 次瀏覽 [字體: ]

2015415日下午, 2017屆科創(chuàng)班小組性研究課題《關注環(huán)境  保護白河》之《城市河道污染和治理措施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匯報在我校學術演講廳舉行,七年級科創(chuàng)班學生、部分數學班學生代表、部分家長代表、雙流縣部分小學生代表聆聽了匯報。學校高校長、張校長、周主任、文主任等十多位評委出席了匯報現場,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成都電視臺進行了專題拍攝。

該課題小組在科創(chuàng)班班主任李春燕、牟順成和生物老師雷智的指導下,于20149月成立,由科創(chuàng)班18個學生組成。該課題主要以雙流縣母親河——白河為主要研究對象。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課題組先后多次去蛟龍港附近河道、中心公園和藝術公園芙蓉海等河道調查白河環(huán)境,取水樣,觀察河道內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情況,去了雙流縣環(huán)保局了解白河水質情況,了解水質檢測的方法。針對學生們在調查活動中發(fā)的問題,回學校后在實驗室繼續(xù)開展深入的探究活動。通過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白河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調查河道污染源的來源及危害,探究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對河道水質的影響,探究河道治理和凈化水質的方法等,整個活動意在培養(yǎng)學生關注身邊的環(huán)境,學會從身邊發(fā)現問題,思考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探究能力、實踐能力、語言表達和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同時,讓環(huán)保意識的種子在學生的心里生根發(fā)芽,讓保護環(huán)境成為學生一生自覺的行為。

整個匯報過程由學生介紹白河的基本情況出發(fā),匯報了學生通過觀察河道的一些污染物,開展的油污、廢電池、白色污染、果皮等污染源對水質、水生植物和動物生長發(fā)育影響的實驗,匯報了學生自制的凈水器,對凈化水質方法的思考和見解,匯報了水生植物狐尾藻對凈化水質影響的實驗,展示了學生設計的怎樣有效栽種狐尾藻的模型裝置,整個匯報精彩紛呈,有理有據。

匯報結束后,學生家長代表發(fā)言,曹埔華的媽媽深切的說,看到孩子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有目標,有毅力的認真去做一件事情,去體會追逐的快樂,對孩子來說這是幸福的教育,對孩子的一生將受益無窮。李春燕老師最后總結發(fā)言,雖然現在孩子的發(fā)現還略顯稚嫩,無論是探究方法和成果上,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這一路走路來,我們能看到孩子們成長:平時連上課都不敢發(fā)言的學生 ,現在能站在演講臺上大聲的表述自己的實驗,看到學生筆記本上詳細,工整的過程記錄,看到學生開動腦筋一次次改進實驗,看到學生除了學習生活外還有更豐富的課余生活。讓我們相信這樣的成長起來的學生一定不會覺得知識是無用的。只會不斷的感到知識的匱乏和學習的重要性。這難道不是我們教育者應該給學習者提供的嗎?

本次匯報,僅僅是該課題活動開展的一個起點,在初中三年的學習中,同學們進一步的對該課題進行深入研究。所有指導老師將認真踐行了高校長提出的科技普及性教育,讓小組研究性學習能真正的成為素質教育的一片實驗田。(生物組:雷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