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課堂 在做中學——記八年級師生開展“走進武侯祠”“走進都江堰”外出研學活動

[日期:2023-04-18] 作者:課程與教學處 1013 次瀏覽 [字體: ]

20234月15日,成都市雙流區(qū)立格實驗學校2024屆全體學生兵分兩路踏上了研學之旅,開展跨學科綜合實踐外出考察活動。本次外出考察的一級課題有走進武侯祠和走進都江堰。為了確保活動順利開展,行政領導陳國華主任、綜合實踐總課題組組長龍姿君老師,跨學科課題組劉端老師、龍怡宇老師、晉云萍老師帶隊武侯祠;行政領導李征主任跨學科課題組劉晉希老師、劉巧老師、曾思敏老師帶隊都江堰。

 

 

這是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以班級為單位在校外開展的探究性學習課程。研學旅行是行走在文化中的“課堂”,是開闊視野、以研促學、知行合一的良好方式。成都作為蜀國都城,歷史文化厚重,生態(tài)悠然,加之現代科技注入文博事業(yè),讓武侯祠文化與科技并重。八年級師生結合語文、政治、數學、生物、地理等學科特色,選取了具有研究價值的研學課題。進入武侯祠博物館后,老師提醒學生按方案開展考察探究活動。根據課題研究需要,學生在景區(qū)內開展問卷調查、探究文物保護、設計文創(chuàng)產品、感受川劇文化等研學活動。

 

 

在活動過程中,同學們分工明確,勇敢走進社會進行采訪調查,認真記錄細致分析,為課題研究積累的豐富的第一手資料。通過本次研學活動,學生對三國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鄉(xiāng)土文化有了新的認識,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及問題解決的能力。

 

造就“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僅歷史悠久,歷史遺存豐富,而且“科技感”滿滿——在沒有實驗科學的時代卻用實踐了流體力學的原理。它涵蓋各科人文知識,蘊含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是開展研學旅行的寶庫。八年級師生從歷史、數學等學科角度,以任務驅動開啟了圍繞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探究活動。活動中,有的小組探究都江堰水利工程運用了哪些數學幾何的原理有的小組探究都江堰水利工程留下了文化遺存;有的小組對水利工程三大主體工程運作感興趣。

 

 

本次實地考察前師生均通過在校選題輔導課的時候做了充分的準備,擬定好小組研究課題,設計考察任務等。實地考察中同學們帶著自己關注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參觀、調查、采訪和體驗等。學生積極參與,又樂在其中。學生不僅通過前期準備深入了解都江堰和李冰的相關情況,而且在現場大膽與商家和游客交流,充分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本次外出考察活動為課題研究積累了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回校后同學們將進一步整理資料,得出結論,籌備成果匯報活動。這次活動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見識,感受了古蜀歷史和先民的智慧和魅力,同時把課堂延伸到自然和社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在活動中交流、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陶冶情操

                                                  撰稿人:晉云萍、劉晉希    審稿人:龍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