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云影共徘徊 立足教材待花開——記楊雪梅名師工作室第十周會議活動
[日期:2021-04-28] | 作者:教科室 1619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陽光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四季輪回,物換星移,又是一年春歸時。伴著大好春光,楊雪梅名師工作室會議于2021年4月26日下午第二節(jié)課在圖書館如期召開。
本次會議共包括三項活動:第一,群文閱讀研討展示會工作安排;第二,就本學期學員呈現(xiàn)的賽課進行評課;第三,觀摩何夢婕老師的群詩閱讀展示課。
會議伊始,導師楊雪梅老師首先就群文閱讀研討展示會的相關工作做了具體安排。其中張柔老師、楊菲老師將負責本次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展研活動的主持工作,張露老師、孟露老師則負責本次活動的新聞稿撰寫,工作室其余老師也將參與到展板布置、專家接待等具體工作中。
接下來,導師楊雪梅老師首先對在本學期初呈現(xiàn)的現(xiàn)場課進行了評課。楊老師用“天光云影共徘徊”七個字總體概括了梁卓恒老師、王俊霖老師和余春艷老師的課堂。并具體指出,所謂“天光云影”的具體內(nèi)涵可以分為四個方面,即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而在這三堂課中,每位老師都有所涉及,但在具體實施中仍有改進之處。例如,在王俊霖老師執(zhí)教的《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課中,除了抓關鍵詞語分析人物形象外,還可以關注特殊標點。并且,在本課教學的最后,可以設計“對對聯(lián)”的活動,這樣就提供了一個平臺更有力地落實四個目標。其次,在余春艷老師執(zhí)教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一課中,則可以借助比較閱讀(用在不同人物上的同樣的動詞以及人稱代詞“我們”和“我”的區(qū)別)深入體會人物的情感,品味人物的精神。最后,楊老師還提到梁卓恒老師執(zhí)教的《壺口瀑布》一課還需要增加學生的朗讀活動。并指出可以在學生分析、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將原文內(nèi)容改編成詩,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作總結。
此外,工作室的其余成員也分別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何夢婕老師指出,梁卓恒老師執(zhí)教的《壺口瀑布》一課教學設計富于創(chuàng)意,但是最后在情感升華部分用力不夠;余春艷老師執(zhí)教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一課情感飽滿,但是師生互動較少,還需思考學生活動空間的安排。楊菲老師和程繼紅老師也指出梁卓恒老師所執(zhí)教的《壺口瀑布》一課輸出內(nèi)容太密集,教學內(nèi)容還可以再思量。
評課結束后,工作室全體成員一起到八年級五班觀摩何夢婕老師的群詩閱讀展示課——“穿越千年的美麗——走進《詩經(jīng)》”。本堂課一共包括五個環(huán)節(jié):誦詩入課;美讀《詩經(jīng)》,悠悠詩韻;解讀《詩經(jīng)》,巧擬主題;賞讀《詩經(jīng)》,描繪形象;比讀《詩經(jīng)》,異中求同。在何老師的帶領下,五班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一起去體味了《詩經(jīng)》的手法美、形象美、情感美以及音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