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濤駭浪揚國威 碧浪清風睦遠邦

[日期:2020-06-01] 作者:sweetbear 1425 次瀏覽 [字體: ]

          ——學科問題課題化暨學科課堂滲透健全人格《明朝的對外關系》教學研討

周五(29日)上午,學科問題課題化暨學科課堂滲透健全人格教學研討在我校錄課室進行。歷史組晉云萍老師為本次研討活動獻課《明朝的對外關系》。

本課選自統(tǒng)編版七年級下冊明清時期的《明朝的對外關系》,屬于中國古代外交的范疇。主要包括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三個部分。
明朝初年,國家統(tǒng)一、經(jīng)濟繁榮,加上宋元以來科學技術的發(fā)達,為明朝發(fā)展對外關系奠定了良好基礎。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憑借自身的較高的綜合素質及船隊集體的智慧不畏艱險、克服困難,以和平之師的形象在西洋各國
傳播文明,發(fā)展友好關系,為人類航海事業(yè)作出巨大貢獻,彰顯了強而不爭、威而不霸的明朝對外交往的態(tài)度與原則;明朝中后期,國力減弱,海防松弛加上海禁政策,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的倭患不斷加重。戚繼光臨危受命,憑借自身高超的軍事才能率領軍隊英勇作戰(zhàn),平息倭患,取得了反對外來侵略的偉大勝利。體現(xiàn)了自古以來中國在對外關系中的態(tài)度與原則一—犯我者,雖遠必誅。澳門經(jīng)歷400多年的滄桑終于回到祖國的懷抱,也是如此。
本課題為《明朝的對外關系》,屬于古代外交的范疇。國家利益決定國家對外關系,所以,無論何時,國家在對外交往中都會有和平共處和沖突兩部分。為了更加全面地認識鄭和下西洋這一歷史事件以及更好的體會明朝在處理對外關系中的原則和態(tài)度。晉老師補充了鄭和下西洋的軍事沖突等歷史細節(jié)。以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程為依托,設置探究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完成《鄭和下西洋之軍事沖突探究》活動。
結合我校七年級學生學情,將以數(shù)字故事的形式補充鄭和的人生經(jīng)歷,讓學生感受鄭和堅毅的人物性格,體會提高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提供鄭和下西洋途中的四次軍事沖突等歷史細節(jié),設置探究活動,讓學生置身歷
細節(jié),感受歷史的溫度,體會處理外交事務的不易。從而逐漸學會全面、多角度的思考問題。
    在健全人格要素滲透課堂教學方面,晉老師做了以下思考:
(一)意識傾向維度:認知板塊—人生觀要素(個人與集體)
國與國的相處和人與人的相處一樣,明朝前期,國力強盛,鄭和船隊代表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大明王朝(個人)七下西洋,面對形形色色的西洋各國(集體),以和平友好交往為宗旨,尊重他國,在各國傳播文明,與國修好,促成不同國家間文化的相互學習與交流。始終秉持強而不爭、威而不霸的大明原則,中國態(tài)度。從不恃強凌弱,以勢欺人。明朝中后期,國力減弱,海防松弛,加上海禁政策,導致倭患嚴重。并且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和國家主權,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代表明朝(個人)英勇抗擊倭寇(他人),誓死維護我國人民的生存權、生命權以及國家主權的正當利益。
(二)意識傾向維度:意志板塊——堅韌性要素
學生通過了解鄭和坎坷而傳奇的一生--幼年喪父,在戰(zhàn)亂中被送入宮中,遭受宮刑,經(jīng)歷九死一生成為宦官活活了下來,經(jīng)過努力贏得朱棣的信任和認可,成為大明船隊的領航者??梢陨羁痰馗惺艿洁嵑鸵宦纷邅韴猿峙c毅力是其
必不可少的品質。同時,學生通過戚繼光的人生經(jīng)歷一出身侯的之家,世襲官爵,但仍然從不驕你,刻苦學習。17歲繼承父業(yè),18歲立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遠大志向。23歲因為一篇軍事策論以自己的實力一昏前名。趕抗倭過程中,刻苦努力、堅持自己的志向,憑借自身的毅力以及戚家軍集體的智慧,完成了“但愿海波平”的志向。
    本次展示課實現(xiàn)了課題研究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以史料實證的學科方法有機地滲透了健全人格要素,潤物無聲,浸潤學生心靈,有效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本次活動得到高校長、王主任的大力支持,健全人格課題組成員和歷史組全體教師參與本次活動。(歷史組  范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