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育資源 > 教學隨筆 > 新聞內頁

信息技術學科過程性評價

[日期:2016-12-21] 作者:綜合組 程皓玄 次瀏覽 [字體: ]

雙中實驗附小一年級信息技術學科過程性評價方案

  1. 指導思想

掌握好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當今時代對學生的迫切要求。為了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進行生態(tài)教育理念下的有效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操作技能轉變的情況進行評價,以促使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的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方式,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和思維需求。     

  1. 評價原則

  1. 科學合理性原則

評價參照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小學信息技術的學習要讓學生形成運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形成積極的信息技術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健康負責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來對學生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

2、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原則

評價中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原則, 建立一種合理、有效,能夠激起學生學習激情與投入的評價體制是值得我們一線信息技術教師應遵循的原則。

3、多元化原則

  多元化體現在評價方法和評價內容、評價主體三個個方面。信息技術學科評價方法不能只憑借書面測試和操作技能評價學生,要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評價,如:課堂提問、課堂觀察、課堂操作、競賽、操作性考試等,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評價內容不只僅限于評價信息技術學科知識,還包含學生學習態(tài)度、課堂紀律方面的評價。評價主體包含了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間的互相評價相結合,讓學生家長等參與的評價體系。

4、評價時間全程化

信息技術的教學評價不能僅在學習過程結束后進行,而應該伴隨于教學的全過程, 要注重過程性評價,要重視學生在每一階段的學習表現,及時總結,及時進行評價。

三、評價目標

對學生基本技能、行為習慣、信息素養(yǎng)、實踐能力及協(xié)作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進一步學習與使用信息技術的興趣,鼓勵學生在以后學習中再接再厲。

四、評價內容

信息技術學科重點考核學生的基礎知識、操作技能、實踐能力、合作意識、行為習慣等方面。

1、認知能力評價,是評價學生在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的要求范圍內,對有關信息技術內容的認識和初步理解能力。內容包含:

(1)了解信息及信息技術

 (2 )學會負責任的使用計算機

(3)認識計算機的組成并說出它們的名字、功能

(4)認識鼠標及其組成

2、操作實踐能力評價,是評價學生在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的要求范圍內,在認知基礎上的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并把信息技術的學習與其他學科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內容包含:

1)知道操作計算機的正確姿勢及其注意事項

2)學會鼠標的握法

3)掌握鼠標的單擊和拖動操作方法

4)會使用鼠標操作一些游戲軟件學習指令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評價:

1 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能夠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養(yǎng)成健康負責的計算機使用習慣、課堂習慣

3)能夠和小組成員協(xié)作相處、交流

四、評價方法

小學信息技術期末學習評價主要采用課堂觀察評價(20%)、過程性評價(40%)、上機考試(40%)相結合的方式。因為我們這學期沒有機房對學生進行上機考試,因此評價采用課堂觀察評價(30%+過程性評價(70%)。

根據學生各項成績,分出等級。成績等級劃分標準:

優(yōu)秀:90——100

良好:80——89.5

及格:60——79.5

不及格:60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