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1-06] | 作者:信息技術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新課標中提出了物聯網實踐與探索,通過實例感受萬物互聯的場景,知道物聯網與互聯網的異同,認識到物聯網的普及對學習和生活的影響,并且讓學生能認識身邊的人工智能應用,體會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幫助人們以更便捷的方式投入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感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深刻影響。在本周一上午2節(jié)課,江維維老師進行了以物聯網主題的人人獻課,同時該節(jié)課也是健全人格獻課,全體信息技術老師和健全人格課題組老師參與了本次聽課活動。
首先,江維維老師以一個垃圾分類的趣味化小游戲為情境引入——垃圾分類我能行,讓同學們進行垃圾分類,在發(fā)現大棒骨時同學們出現了分歧,原來它屬于其他垃圾,其實我們好多同學對身邊的垃圾分類知識掌握的不是很全面,就連老師我一開始也是不知道它屬于其他垃圾;然后,江老師展示了基于物聯網的語音識別垃圾分類系統(tǒng)作品模型,同時給同學們進行演示,看完作品演示,關于語音識別垃圾分類,我們一起來分析其中的工作原理,析其中功能邏輯,并引入物聯網的概念。江老師根據模型的實現,提出了四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和探究,第一:怎么實現語音識別?第二:怎么構建數據查詢,查詢之前,我們還要搭建數據庫,我們可以通過軟件中什么積木工具搭建。第三:怎么完成查詢功能了?第四:怎么讓垃圾桶打開對應的蓋子?學生在任務問題引領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逐一將這四個問題簡單解析出操作方法,并進行作品的展示與分享。
江老師這節(jié)從信息技術與人格培養(yǎng)相結合,讓學生從提出的真實問題開始,對語音識別垃圾分類提出了疑問;通過設計“語音識別垃圾分類”項目,體驗了“語音識別”、“數據庫”的功能,并逐步細化各功能模塊的實現效果,通過編寫程序并不斷測試優(yōu)化的過程,初步完成了“語音識別垃圾分類”項目的初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