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家長學(xué)校 > 親子共讀 > 新聞內(nèi)頁

附小家長課堂|孩子遇到困難容易放棄,家長可以怎么做

[日期:2024-04-09] 作者:德育處 李雪白 次瀏覽 [字體: ]

也許有的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這樣的難題——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時,因為中間發(fā)生的挫折或困難,從而心生退縮,繼而半途而廢,不愿意堅持。面臨孩子這樣的行為,不少家長會感到擔(dān)憂,一方面擔(dān)心孩子以后做事都做不好,另一方面會擔(dān)憂孩子遇到困難總是采用逃避的方式。

其實只要明白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容易"放棄"的半途而廢的行為,就能夠幫助孩子改正。

首先,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孩子這種行為究竟伴隨著什么心理呢?

 

01三分鐘熱度心理

孩子對于社會事物的認知,還是比較片面的,他們在一些事物的本質(zhì)堅持原則上,遠遠沒有大人那般成熟與穩(wěn)定。由于對社會事物的好奇心和新鮮感的原因,孩子在面對一件事情上的堅持原則能力也是比較薄弱的。而孩子做事容易"放棄"的這種行為,正是他們?nèi)昼姛岫鹊臉藴市睦響B(tài)度體現(xiàn)。

02害怕失敗的敏感心理

對于孩子來說,在對自身行為的做法有了一定的好壞和勝負判斷能力的時候,他們對于勝負欲的看重就變得十分強烈了。孩子害怕失敗的心理,使得他們在做事時,只要遇到一點不如意就會做出"放棄"的選擇,這是一種很常見的逃避結(jié)果的行為。

那家長該如何應(yīng)對呢?

一、“兩不管三不慣”

 

猶太思想家朱特比曾說:“孩子的事,讓他自己解決,若父母過分呵護,反而會使孩子失去自信,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span>

 

規(guī)則內(nèi)管教,規(guī)則外放手。

 

先給足孩子安全感,才能讓孩子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未來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

 

1. 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不管

孩子的自我意識從3歲就慢慢開始成型,聰明的父母就應(yīng)該將穿衣、刷牙、吃飯、收拾玩具等小事交給孩子自己去動手,無形中培養(yǎng)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獨立意識。

父母不跨界幫助,不包辦一切,那么孩子就不會把自己本該完成的責(zé)任,推脫成是父母的任務(wù)了。

 

2. 孩子能承受的事情不管

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獨立,更需要父母培養(yǎng)孩子心理上的強大耐挫力。 

我們不是要培養(yǎng)溫室里的花朵,而是要讓孩子去體驗失敗與受挫的感覺,明白成功的不易,懂得不放棄的珍貴意義,使孩子擁有更強的社會核心競爭力。

3. 孩子不尊重別人不能慣

孩子的教養(yǎng),是對外交友的最好名片,沒有教養(yǎng)的孩子,只會讓人敬而遠之。

如果孩子每一次靠著撒潑就能實現(xiàn)目的,久而久之,就會養(yǎng)成驕縱性格,變得自私自利,毫無教養(yǎng)可言。

身為家長更應(yīng)該以身作則,不過分寵著孩子,用自己的優(yōu)良行為去塑造孩子的好品行。

4. 孩子觸碰原則的問題不慣

父母的教育有底線,孩子的行為有上限,如此一來,更能避免孩子誤入歧途。

5. 孩子對事情沒有責(zé)任感不能慣

有太多的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需要不斷嘗試、不斷犯錯、不斷積累經(jīng)驗的過程。

孩子親身經(jīng)歷過的教訓(xùn)與體驗,比父母的耳提面命和口頭指導(dǎo)來得更深刻、更有價值。

為人父母不需要做專橫霸道的管控者,而是要努力成為耐心等待的守望者,相信孩子的明天就掌握在他們自己的手中。 

二、正確的鼓勵,事半功倍

鼓勵究其本質(zhì)其實是一種“激將”,“激將”孩子做得更好,具體的咱們可以這樣做。

1、接納畏難的情緒

看到和肯定孩子的負面情緒。

要幫助孩子突破這個“畏”字,最重要的就是給孩子提供空間,允許表達情緒,接納孩子的害怕。

“一直都學(xué)不會,孩子覺得很沮喪;又失誤了,又覺得很煩躁是吧?”
萬物離不開接納,孩子們一旦情緒上被接納,無一例外會心情變好。

做大人做久了的我們,多想想小時候“無能”的自己,而不是現(xiàn)在“無所不能”的自己。

 

2、在遇到“難”的時候,幫孩子搭個“橋”踩著爬一爬

現(xiàn)在也有很多人,就是當孩子遇到“難”的時候,就會替他完成。

給孩子具有實操意義的建議,孩子才能真的從中汲取到力量,而不是空喊口號。
這樣娃娃除了收獲新技能本身,還有一次一次遇到困境時該如何理性思考、解決問題的心態(tài)。

 

3、普及成長型思維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鼓勵,是讓孩子明白:

你不是已經(jīng)失敗了,你只是暫時沒有成功。

讓他對解決問題永遠抱著希望,也讓他對自己永遠抱有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