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1-15] | 作者:教學評課題組 項怡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參加本次活動后,在積極的研討后,課題組成員對教學評一致性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為保障能夠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更好的利用課堂四十分鐘,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益發(fā)展,在教師與學生進行教學活動時制訂了高效的課堂評價標準,而課堂是否能高效的達成取決于教師在課前所下的功夫的深淺程度,鉆研課標、解讀教材是否深刻,有沒有深挖教材背后的含義,有沒有深入了解學情等等這些都會影響課堂效率,教師只有精心備課,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達到高效。
那教師又該如何做呢?教師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轉變,由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把課堂真正的還給了學生。但在這個過程中并不是完全的放手,教師要成為課堂的推動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需要扶一把時的引導者。所以,在課前可以提出預習任務,預習中,教師要對學生提出要求,幫助學生明確目標任務、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式方法,學生帶著問題,在教師指導下的自學才能更高效;展示中,教師要充分選題,做到典型題、重點題不遺漏。同時在教學中,課堂要活,而不能亂,這要求教師有較高的課堂駕馭力。
其次,在課堂中留給學生充足的生長空間。新課堂倡導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為主式的。要求教師更多地成為學習情景的創(chuàng)設者、組織者和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在本次活動中可以看到兩節(jié)課都留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讀、寫、說,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思考感悟,相信這樣的一堂課上下來成效遠比老師講一節(jié)課高效的多。所以,一堂好課就在于教師遵循學生的發(fā)展狀況和需要進行設計,要從單一的、嚴密的、封閉的、主觀的程序化的教學模式走向多維的、靈活的、開放的、客觀的教學模式。.教師不要把課堂備的過滿、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老師有足夠的應變能力,對各種情況做出預測,如那些方面可能有精彩的生成,那些方面可能要及時調整,如果有生成,或者與預設不一致,這一切都可成為一種可開發(fā)的教學資源,只要因勢利導,使其促進學生的學,反倒上好了一堂課。倡導學生自主生成并非不要課前預設,而是要精心設計,讓預設孕育生成。只有課前的充分預設和準備,才能有課堂上的游刃有余,教者對課堂的調控才會靈活奏效,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才會深刻牢固。
課堂教學是否成功,還要依托于評價,即我們常說的評價既是對教學的反饋,也是促進教學的不可缺失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堂上應對學生多元化、多樣式評價,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課堂上我們常常使用的語言性激勵評價,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你說到老師心里去了,老師就想要這個方法呢!”“你真厲害!高年級的知識你都知道!”“雖然你這道題做錯了,但是不要泄氣,你在老師的心里還是很棒的!
另外我們也要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讓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尊重學生的評價權利,鼓勵他們大膽評價,做到敢評、敢學、會評、會學。多給學生評價的機會,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如:“你認為老師說的對不對?”“你能看出的錯誤之處嗎?”“你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等等,用這些組織性的語言打破以往單調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敢于挑戰(zhàn)偶像和權威,敢于發(fā)現問題,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利于他們實踐、探究和學習。最后在評價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重視學生作品的評價,不僅僅是發(fā)現學生錯誤,讓他們及時改錯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要從學生作品分析中反思我們的教學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造成了學生出現這樣的錯誤,又該如何改進,在這樣反思等我過程中促進學生學教師教的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