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7-01] | 作者:綜合辦公室 李桃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文:張惠 張靜
小組探究學習本學期由于疫情的影響,本學期上課時間為13-15周周五下午一二節(jié)課。各個課題的學習進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一、飲水與健康研究
(一)本期課程實施情況
由于疫情影響,本期小組探究性學習課程《飲水與健康》共開展3次集中學習,學習內(nèi)容分別為1.復習上期內(nèi)容;2.科學小論文的撰寫;3.實驗報告的構成及書寫,每次課分為2個課時。通過本期學習,學生系統(tǒng)掌握了如何書寫科學小論文和實驗報告的書寫方式和技巧,共收集學生不同角度立意的科技小論文13份,根據(jù)上期開展過的凈水小實驗撰寫出的實驗報告12份。
此外,科學老師們還帶著學生一起體會和感受了水的魅力,設計和構思了關于夏日冰飲的制作與品嘗,但是由于課程提前結束,這部分內(nèi)容尚未開展實施。
(二)下一步實施計劃
1.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科學小論文,參加9月份的雙流區(qū)科技比賽
根據(jù)前期的課題開展情況,引導學生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在撰寫報告時,我們教師將幫助每一個課題組對整個研究方法的科學性、研究成果的質(zhì)量和小組成員的參與程度、體驗感受等進行全方位的總結反思,以期使學生獲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認識。要求撰寫報告時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將收集到的原始資料進行整理與歸納、分析概括,從中得出自己的認識及建議。研究報告要力圖反映本組的研究成果,語言表達準確,論據(jù)充分,結論合理。報告可采用多種形式:小論文、圖表、多媒體課件等。
2.融入“我們生活中的微生物應用研究”,拓展課題研究內(nèi)容
結合中學部科學生物名師工作室小初高銜接課題---“生活中的微生物”,進一步拓展課題研究的內(nèi)容,可以從自來水中的微生物、人體中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等方面進行初步研究。
3.以實踐操作為主,盡量展現(xiàn)物化成果
前期先進行簡單的理論學習,主要是認識和了解微生物。中后期主要圍繞理論選題,進行分組的實驗探究,并且最終能形成文字及作品。
4.進一步完善課題的評價
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必須體現(xiàn)研究性學習的價值取向,從有利于達成研究性學習目標出發(fā),我們評價時應注意采用多種評價形式及評價內(nèi)容的全面性(參與研究性活動的態(tài)度、所獲得的體驗、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情況等)。
二、小學生創(chuàng)客活動實踐探究
(一)本學期課程實施情況
本學期由于疫情的影響,創(chuàng)客活動未能按照原創(chuàng)客實踐探究計劃執(zhí)行,又由于經(jīng)歷了較長的寒假學生對于scratch基礎知識以及各個積木的功能有所遺忘,所以第一課時“炮打害蟲”的游戲案例引導學生回憶上學期所學基礎知識!再以項目“計算器”解決學習中的計算難題,組織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學習。
(二)下一步實施計劃
1、圖形編程項目制學習的探究
繼續(xù)以項目制的學習方式,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目標導向,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圖形編程知識進行實踐創(chuàng)作!
2、Arduino編程/Mblock,“創(chuàng)意電子設計”
學生掌握圖形變成后逐步從圖形模塊編程轉(zhuǎn)到字符編程,學習arduino編程,并加入電子元件!鑒于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配合Arduino開源硬件和Mixly開源軟件,開設比較基礎的通識性基礎項目課程,用最簡單的發(fā)光二極管配合其他較基礎的數(shù)字傳感器就可以做出很多基礎的課程實驗,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掌握Arduino設備的使用和常用傳感器的原理。這種積木式的組合與拼接,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入門難度,而傳感器拓展板的引入使學生只要簡單的操作就可以與主板鏈接,告別了復雜的接線過程,這種簡潔直觀的體驗大大提高了制作作品的效率,同時進一步降低了Arduino入門學習的難度,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chuàng)造力。
3、9月雙流區(qū)科技競賽活動與學習相結合
雙流區(qū)9月組織了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所以計劃將學習與比賽項目相結合按照大賽參賽手冊要求或者學生實際開發(fā)的綜合性較強的實驗項目()。競賽項目對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前期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包括功能設計、需求分析、所用的電子元件等相關的項目設計環(huán)節(jié),相關概念、相關原理等資料的搜集與整理環(huán)節(jié),項目實踐以及外部組成等。
三、探究不一樣的打擊樂器
本學期音樂綜合實踐活動選擇了“不一樣的打擊樂器”為主題,圍繞這個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打擊樂的知識,領略打擊樂的魅力,鍛煉提升音樂素養(yǎng)。以生活中的器物為媒介,將綜合實踐活動與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課程嚴格按照綜合實踐課程指導方案設計與實施,這學期主要在實踐探究階段。
探究的主要內(nèi)容有:
1、不同材質(zhì)、不同大小的瓶子以及不同的打擊小錘物所產(chǎn)生的音色差異;
2、兩個不同形狀的瓶子會不會發(fā)出不一樣的聲音?
3、哪些物質(zhì)會影響瓶子本來的聲音,
4、不同形狀的碗與音高的關系以及如何通過干預改變一個碗原本的音高。
在探究過程中,孩子們先通過小組商議確定幾個想要探究的問題,隨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實施具體的 實踐探究,得出結論以后組長完善探究記錄表,一個主題的探究結束以后,在教師的主持下展開實踐總結。通過這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孩子們從最開始拿到瓶子的茫然無措,到后來提出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再到最后可以較為準確的提出一些可待研究的問題,孩子們在一點點的適應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方式,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與自主探究,自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成果。
(二)下學期規(guī)劃
1、用碗制作相對完整的音階,選擇合適的曲目進行期末匯報;
2、豐富現(xiàn)有的沙錘樂器,制作音色更豐富的沙錘;
3、嘗試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簡易的架子鼓,
4、分小組進行實踐經(jīng)驗分析與總結,進行期末匯報稿撰寫,小組合作進行期末匯報成果展示。
音樂組第一次開展綜合實踐課程,我們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還在不斷的學習與探索之中,這學期由于我們上課人數(shù)有限,只有15個孩子,所以我們在材料準備上局限性比較大,比如說有一堂課,我們要求每個孩子帶兩個大小不一樣的瓶子到學校來,就有好幾個小孩沒帶,在探究過程中就比較麻煩,無法取得較為準確的探究結果,這個假期,我們也已經(jīng)提醒了孩子注意收集生活中空置的瓶子、盆等物品,用做下學期的實踐探究。
這一期的綜合實踐課程結束以后,我們就開始著手進行連貫性的音樂綜合實踐活動建設,我們初步的預設是:
1、二年級以課堂樂器為媒介學習常見的節(jié)奏型,了解各個不同材質(zhì)的打擊樂器的音色;為之后探索不一樣的打擊樂器奠定基礎;
2、三年級開始進行不一樣的打擊樂器探究,主要集中在碗琴、沙筒、架子鼓、酒瓶樂器等幾個方面;
3、四五年級開始探索更高階的打擊樂器,比如pvc水管音調(diào)樂器,嘗試制作簡易的吹奏樂器,如吸管排簫等等。目前這些是我們的一個初步的設想,具體的方案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的調(diào)整完善,最終的方案,可能要等到這一批孩子畢業(yè)我們再最終確定。四、體育游戲
(一)本期課程實施情況
開課之前開展了“你感興趣的體育游戲類型”調(diào)查活動。
具體做了如下工作:1、分班選人,從我校2/3/4年級中每班選擇運動能力較強愛好運動的同學,2—3人。
發(fā)放并指導填寫問卷調(diào)查表。
收集整理調(diào)查信息,并根據(jù)學生對體育游戲喜好程度及喜好類型收集游戲案例。
在收集整理的問卷調(diào)查中大部分家長贊同并支持學校開展體育游戲活動課程,學生也樂于參加。但在開課之前學生和家長對體育游戲綜合實踐活動的了解并不夠,這就需要在課程開展過程中去引導孩子。4.組織開展游戲創(chuàng)編活動
在為期一學年的課程中,大部分孩子一直保持著對體育游戲課程的熱愛和興趣,但還是有極少部分孩子表現(xiàn)出乏味無趣的狀態(tài),這部分孩子集中在二年級。在一學年的課程中,孩子們積極動腦動手,經(jīng)過激烈討論和無數(shù)次實踐修改,已經(jīng)初步設計了一些有意義有鍛煉效果并易操作的游戲。
(二)下學期計劃:
1、從新整合篩選學生
針對在課程中有極少部分孩子表現(xiàn)出乏味無趣的狀態(tài),這部分孩子集中在二年級。我們老師總結反思原因,可能是整個課程學生跨了二、三、四年級,學生的思維,語言表達和實踐操作能力差距很大,導致低年級孩子參與感不強,或有學生在小組內(nèi)濫竽充數(shù)。因此計劃在下一學年對現(xiàn)有學生進行重新篩選或補充,使學生小組探究合作更易組織并產(chǎn)生更好的成果。
2、完善推廣游戲
計劃在下學年的體育課或大課間時讓學生去班級展示并推廣自己設計的游戲,既能鍛煉孩子們的溝通表達能力,還能讓孩子們有滿滿的成就感,激發(fā)他們對體育游戲的熱情,更有動力設計更多更好的游戲。同時也可以讓班級孩子對這些游戲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讓我們小組探究的游戲更完美,推廣的更高更遠,也激發(fā)了班級中孩子對體育游戲的興趣,老師也更易在班級中挑選更多喜歡且適合游戲創(chuàng)編的人才。
3、自制器材與創(chuàng)編游戲相結合
在這一學年的課程實施過程中,老師和同學都感覺學校體育器材有限,不夠豐富多樣,經(jīng)過老師們的討論,并結合現(xiàn)有條件和學生實際情況,計劃在下學期將自制體育小器材和體育游戲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