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韻致千古
[日期:2025-02-21] | 作者:語文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錦江韻致千古
8年級2班:彭楚冉 指導教師:張文霞
江水,自古便是無數(shù)詩人寄托情感的載體。在豐饒的四川盆地之上,水系縱橫交錯,然而在成都平原,這個“川西壩子”,河流卻顯得稀缺。唯有府河與南河如細絲般環(huán)抱成都城,故此得名錦江。
蜀地古來水澤稀缺。缺少如重慶、上海那樣的大江巨流穿城而過,獨享錦江這條略顯狹細的“江”,然而它所承載的歷史,所目睹的變革,卻絕無“狹促”之感。自合江亭至望江樓,便濃縮了錦江最為繁華、最為歷史的段落。
“門泊東吳萬里船”
錦江,如一口流轉(zhuǎn)于歷史長河的鐘。站在合江亭之上,眺望波光粼粼,現(xiàn)代的高樓如筍般聳立。在夜晚,千萬燈火經(jīng)過錦江的點綴顯得更為充滿歷史韻味,燈火灑進江中,江水又打亂了燈火,變得星星點點。都市的繁華與歷史的文化被一條錦江所相隔開來,卻又顯得十分和諧。
這里曾是唐代最繁華的渡口,有千千萬萬的貨船從此處駛過,而如今卻有千千萬萬游船從此處穿梭。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船路過這處合江亭,難怪詩圣杜甫會留下千古名句“門泊東吳萬里船”。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
錦江,如一位飽經(jīng)風霜的老者,沉淀了無數(shù)的文化歷史與人文故事。在望江樓的上聯(lián)中,“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每一個字都充滿了詩意和畫意,仿佛能讓人看到那一幕幕江樓與江流交相輝映的美景。這不僅展現(xiàn)了江樓的風韻,也贊美了錦江的秀美,更體現(xiàn)了古代詞句的韻律之美。望江樓是為了唐代女詩人薛濤而建,從望江樓上向江流望去錦江江面靜如鏡,亮似鏡,天空中的云彩可倒映于江中,竟一時分不清是天空染了水,讓水擁有色彩;還是水潑灑進了天,讓天空擁有色彩,水天一色。
薛濤常常以竹言志,所以望江樓周圍還圍繞了千百種竹子,它們被錦江水所滋潤,讓望江樓與水和諧交融。樓點綴江水,水點綴江樓。
“愿天下皆無薄情橋”
錦江,如一條歷史的紐帶,將現(xiàn)代的繁華與歷史的厚重巧妙地串聯(lián)在一起。安順廊橋橫跨于錦江之上。白日,錦江輕輕捏出了天空中的一朵朵云彩,似高樓;似廊橋,與地上的場景相互照應。錦江中的水白天是碧綠的,色彩仿佛是來自于兩岸的棵棵綠樹,水中的青綠水草。夜晚,月會在錦江捏出的云彩中穿行,江水既似錦,又似鏡,水中充滿了萬千色彩。安順廊橋夜晚燈火通明,串連起了兩岸,串連起了都市與對岸的歷史,所以它當然不是"薄情橋"啊!它仿佛吞吐著古代文人墨客的詩書之韻,靜靜地橫跨在錦江之上,宛如一幅歷史與現(xiàn)代交織的畫卷。
錦江,環(huán)抱成都平原,流淌在無數(shù)人的心田。錦江之美,與江畔的樓、橋、亭緊密相連。正因為歷史的熏陶,它見證了古蜀文化的演變,連接了現(xiàn)代與歷史,承載了千百年來的萬千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