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七上第11課 用計算機寫作教學設計

[日期:2015-09-21] 作者:信息技術 次瀏覽 [字體: ]
 

四川省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七年級(上)

11課 用計算機寫作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為四川省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七年級(上)的第11課,主要介紹了Windows自帶的記事本和寫字板以及在寫字板中的簡單文字排版。我覺得課本內容跟課題名稱并不算十分的吻合,且寫字板學生基本不曾使用,另一方面,學生對字處理工具WORD本身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對教材內容大膽處理,用WORD作為計算機寫作的基本工具,將用計算機來寫作的優(yōu)點盡量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學會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上認識到為什么要用計算機來寫作,習慣用計算機來寫作,達到教學內容與課題名稱的高度吻合。

二、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對象本為七年級(初一)學生,絕大部分學生在小學階段開設了信息技術課,對WORD有不同程度的接觸和應用。但學生來自不同的區(qū)、市、縣,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各不相同,所以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學習任務中增設拓展任務。對于這樣操作為主的教學內容,應注意引導學生如何來學習,讓他們自己學會怎樣解決問題,而不教會他們怎樣來操作,所以在操作環(huán)節(jié)以先練后講為基本思路,練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要自己尋求解決辦法。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計算機中常見的寫作工具;

(2)    輸入法與鍵盤基本常識;

(3)    WORD中文字、段落和頁面的基本操作,滿足一般情況下的寫作需求。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自學完成任務,體驗合作學習、網(wǎng)絡學習、實踐探索都是快速熟悉一門工具軟件最直接的辦法;

(2)    通過一系列小任務來體驗我們?yōu)楹斡糜嬎銠C寫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通過探究來解決問題,有助于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2)    遇到困難時,學會主動尋求幫助,也要盡可能的幫助他人,形成團結、合作、互助的學習氛圍。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WORD中相關輸入和修改、段落的編排

教學難點:WORD中相關輸入和修改、段落的編排

五、教學策略

以請假條、日記和入團申請書手寫版與計算機電子版的對比引入,讓學生初步感受用計算機寫作的優(yōu)越,引出“用計算機寫作”這個課題。用計算機寫作我們需要做些什么呢?首先是工具的選擇,提出用WORD來寫作,然后是輸入法的選擇和文字的輸入,最后提出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及是文字和段落的編排。在文字和段落的編排這個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來發(fā)現(xiàn)當前文檔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相關任務,提出的任務都是用計算機來寫作所必須的基本操作,并且能夠充分體現(xiàn)用計算機來寫作的優(yōu)越性。這部分操作學生有一定的基礎,但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因此給學生提出合作學習,網(wǎng)絡學習,自行實踐探索等學習應用型工具的有效方法,這樣幫助他們快速達成任務。在學生先行探索實踐后再進行講解,以學生示范和教師點評講解相結合為主要的講解方式,接下來學生再次完成剛才未達成的任務,并給層次較高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拓展任務,鼓勵他們創(chuàng)新的設計。最后是作品展示和提交作業(yè),并做課堂小結,課堂小結才是本課的最關鍵點,需要梳理出用計算機來寫作的優(yōu)點。

六、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

教學環(huán)境:接入因特網(wǎng)的多媒體電子教室;

資源準備:教師教學課件,入團申請書原稿及任務。

七、教學過程設計:

1.兩相對比  引入課題

教師活動:

展示傳統(tǒng)手寫請假條、日記和入團申請書和電腦版的圖片,觀察他們的不同點。

并在對比后,向學生提問:如果是你來做這些事情,你選擇用什么方式呢?若學生有不同選擇,適時提問。

學生活動:

觀看展示,并感受它們的不同點,能夠初步感受用計算機來寫作的特點。

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學生可能有不同的選擇并說明選擇的原因。

設計意圖:

對比引入,讓學生初步感受用計算機寫作與傳統(tǒng)手寫方式的不同,并作出選擇意向。

2.寫作準備  工具選擇

教師活動:

展示課本和大家習慣的寫作工具記事本、寫字板和WORD,讓學生知道它們的名字,并做出選擇。

學生活動:

說出三鐘工具的名字,并選擇適合自己寫作的工具,基本上所有學生選擇用WORD,選擇WPRD的原因是因為它的功能最強大。

設計意圖:

讓學生認識這些工具,學生會選擇他們平常用的最多的WORD,以此引出后面的學習都在WORD中開展。

3.寫作準備  鍵盤和輸入法常識

教師活動:

提出四條有關輸入和輸入法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完成天空,了解常識。

四個問題如下:

①中英文之間快速切換的快捷鍵是(  );

②多種輸入法之間依次切換的快捷鍵是(  );

③輸入時不管怎么切換打出來的全是大寫字母,可能是按下了(  )鍵的緣故;

④輸入漢字時若第一頁沒有你需要的漢字,可以通過按(  )鍵往后翻頁。

學生活動:

查看問題,思考討論并回答。

設計意圖:

在用計算機來編輯各種文檔的時候,學生普遍會遇到上述的部分問題,將這些問題提出來,對他們用計算機來寫作會有幫助。

4.開始寫作  有問題的入團申請書

教師活動:

展示一份有很多問題、錯誤的入團申請書,讓學生找找文檔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預設了很多問題,以對應后面的打造計劃。)

學生活動:

觀看教師展示的入團申請書,思考討論一起挑毛病。

設計意圖:

相對于教師直接給出文檔中的問題,讓學生先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讓他們養(yǎng)成觀察、思考的習慣,更有利于他們持久的學習。

5.開始寫作  探究練習  修改完善入團申請書

教師活動:

打造更完美的入團申請書:結合學生自己前面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師提出7大打造任務作為基本任務,要求學生按照7大任務一一完成。(7大任務的選擇來源于入團申請書的打造需求,同時也是為了表現(xiàn)出用計算機來寫作的優(yōu)越性。)

由于是未講先練,以練帶學的學習方式,教師提出學習方法:學生互助學習、網(wǎng)絡搜索、實驗探索都是快速學習操作的好辦法。

7大問題如下:

①將標題“入團申請書”居中、文字顏色紅色、字體設置為黑體,字號設置 成“二號”,正文字號設置成四號;

②敬愛的團組織后面應該有“冒號”,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后面應該有“感嘆號”,閱讀了馬永春老師編寫的共青團基礎知識讀本,這本書的名字前后應加上書名號,請補充上去;

③因為打字時的失誤,將申請書中所有的“主義”誤打成“主意”了,請將它們全部修改過來;

④將正文首行縮進兩字符,行間距設置為1.5倍行距;

⑤將最后面的申請人姓名改成你自己的名字,年月日修改為今天的日期;

⑥給文章加上頁碼,頁碼位于底端居中;

⑦以“XXX的入團申請書”為名保存文檔于D盤,XXX即為你自己的名字。

學生活動:

接收教師提供的入團申請書;

按照打造任務操作練習;

操作中可與其他同學交流或網(wǎng)絡查找。

設計意圖:

用計算機寫作的重點是打字和打字后的編排,因此要求學生完成7個打造任務,修改入團申請書中的錯誤并讓其更加規(guī)范。

6.示范學習  解疑釋難

教師活動:

邀請學生上臺為其他學生示范操作辦法,學生和教師適時點評;

教師針對問題補充講解并答疑。

學生活動:

學生上臺示范操作;

傾聽教師講解答疑。

設計意圖:

學生示范和教師的講解相結合,解決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覺得他們是學習的主人。

7.繼續(xù)任務  提高創(chuàng)新

教師活動:

讓學生繼續(xù)完成剛才未完成的任務;

全部完成任務的學生繼續(xù)拓展任務:個性定制(打造更具特色的入團申請書)。

學生活動:

繼續(xù)練習完成任務;

發(fā)揮創(chuàng)意,制作更具特色的入團申請書。

設計意圖:

講解后繼續(xù)完成任務,并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分層,給學生提供發(fā)揮和思考的空間。

8.展示作品  提交作業(yè)

教師活動:

展示個別學生“個性定制”后的入團申請書。

學生活動:

學生觀看展示,并發(fā)表意見。

設計意圖:

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互相學習。

9.課堂小結  升華提煉

教師活動:

以問題式的形式展示課堂小結知識性要點;

將知識性要點提煉出來,形成總結性文字,歸納出用計算機來寫作的優(yōu)點。

學生活動:

思考并回答知識性小結;

傾聽教師的提煉性小結。

設計意圖:

將小結分成兩個層次,并具備一定的交互性。

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  付秀軍  

                                   201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