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強》教學設計

[日期:2014-05-19] 作者:物理組 次瀏覽 [字體: ]
新課程教學標準要求
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章是初中力學內容的重點知識,而壓強概念又是本章知識結構的核心,也是生活生產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個概念。在學生解釋一些自然現象中經常用到,也是學生以后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浮力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充分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新課程標準理念,體現以探究式學習方式和合作學習方式,強調實驗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采取分析現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進行實驗驗證猜想的研究方法,從而理解壓強的概念和掌握控制變量法。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壓強的概念;
 
·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能夠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
 
·了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壓強現象,理解壓強的概念;
 
·通過探究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掌握壓強的定義和公式,掌握控制變量法;
 
·通過經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提問、猜想、實驗和分析數據、總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善于觀察生活等科學技能和科學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壓強的概念。
 
教學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學習下定義的科學方法。
 
教法學法
 
對于壓強的概念的引入采用教師啟發(fā)式教學;對于壓強的影響因素和定義采用探究式教學;對于壓強的計算采用講授法及講練結合的方法;對于增大和減小壓強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機、沙子、小桌、砝碼
 
學生準備:壓力小桌、沙子、砝碼共16組
 
教學過程
 
一、壓力作用效果
 
復習提問:力的作用效果;壓力
 
從生活走向物理:
 
師:出示圖片:(1)小姑娘站在雪地里,對雪地有壓力,雙腳陷入雪里;一大人利用雪橇站在雪地里,對地面也有壓力,卻幾乎沒有陷入雪地;(2)用手按皮膚,手指對皮膚有壓力,皮膚被按進一些,用的力越大,陷入越深;(3)用手按圖釘帽,手對圖釘有壓力,圖釘尖扎進桌面。(4)吊有鉤碼的細繩對橡皮泥有壓力作用,細繩壓入橡皮泥
 
        
 
    
 
師:用物理的語言描述這些事例,找出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相同之處,都有壓力產生,都產生了作用效果)
 
師:請同學們分析這些現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不同之處,壓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等不同)
 
師:誰能夠根據這些現象提出一個可探究的問題?(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
 
說明:此環(huán)節(jié)的安排,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程理念,培養(yǎng)學生能夠用物理語言表述生活現象的語言描述能力;使學生掌握通過比較、分析等思維方式進行探究提問的技能。)
 
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及受力面積的關系
 
1.猜想:師:那么,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呢?請說出你的理由。(學生回答: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
 
師: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可能跟這些因素有關,我們要研究跟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生:控制變量法
 
設計實驗:師:如何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變壓力、受力面積等變量?
 
說明:教師邊啟發(fā)邊演示完成任務,設計實驗要解決三個問題:顯示什么,如何顯示?控制什么,如何控制?改變什么,如何改變?通過這樣的程式化的鍛煉,可使學生有目的、有方法的進行實驗設計,提高課堂效率。)
 
生: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通過控制放在木塊上砝碼的個數控制壓力;通過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積。
 
3.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說明: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實驗完全放給學生,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親自體驗成功的喜悅,探究的樂趣。)
 
4.請同學們說出實驗的過程和得到的結論,教師追問:如何控制壓力不變和受力面積不變的?
 
5.師總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我們物理學中用壓強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板書:壓強: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三、壓強及壓強的計算
 
師:把三塊磚放在桌面上,已知每塊磚重10N,一塊立放,立放底面積為50cm2;兩塊疊起平放,平放時,底面積為200cm2。請同學們判斷哪組磚對桌面的壓強大?
 
生:討論并回答。(教師提示:我們使如何比較物體速度的?)
 
師:總結比較壓強大小時即不能夠只比較壓力,也不能夠只比較受力面積,應比較單位面積上的壓力最方便,所以我們用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表示壓強。
 
板書: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說明:采用啟發(fā)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下定義的研究方法。)
 
師板書并講授:公式:p=F/S   公式中各個符號的意義: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單位1帕斯卡=1牛頓/平方米    1Pa=1N/m2
 
師:請同學們用我們剛才學習的公式來計算兩組磚對桌面的壓強。
 
生:在練習本上完成并進行全班的交流。
 
四、怎樣增大或減小壓強
 
師:由p=F/S可知,增大或減小壓強得思路有哪些?
 
生:增大或減小壓力,增大或減小受力面積。
 
師:閱讀課本“想想議議”試舉例說明生活中是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得。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減小壓強?我們分別采用了什么方法?
 
說明:學生閱讀并回答,此環(huán)節(jié)體現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五、當堂練習
 
1.冬天北方的河面結冰,某同學在結冰的河面上行走時突然發(fā)現冰面即將破裂,他應采取的措施是(  )
 
A.原處站立不動
 
B.立即改成單腳站立
 
C.趕快向河岸跑
 
D.就地伏下并向岸邊爬行
 
2.請說明下列事例是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的。
 
(1)鋸、剪刀、斧頭等用久了就要磨一磨,為什么?
 
(2)背書包為什么要用寬而扁的帶,而不用細繩?
 
(3)啄木鳥有個細長而堅硬的尖喙,這對它的生存為什么特別重要?假如尖喙變鈍了,它還能夠成為森林醫(yī)生嗎?
 
六、小結:(1)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2)我們主要采取了幾種研究問題的方法?(3)在研究問題時,采取了幾種思維程序?
 
說明:小結不僅要總結知識,更重要的是將本節(jié)課研究問題的方法及思維程序提煉出來,學生學會這些方法并體會到它們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從而實現教學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