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熱學
[日期:2015-06-16] | 作者:物理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第五章 熱學
第一節(jié) 物態(tài)變化(2課時)
一.課前自己復習、回憶完成四川中考上面的識記鞏固部分
二、例題:
1、(2014?荊州)關于熱現象,下列說法正確是( )
A. 棉被放在太陽下曬的暖暖的,是通過做功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
B. 太陽出來后,大霧逐漸散去是升華現象
C. 小草上掛的露珠是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D. 水蒸氣液化時,要放出熱量
2、現代建筑出現一種新設計:在墻面裝飾材料中均勻混人顆粒狀的小球,球內充人一種
晶體材料,當溫發(fā)升高時.球內材料熔化吸熱;當溫度降低時球內材料凝固放熱,使建
筑物內溫度基本保持不變.下圖2中表示球內材料熔化圖象的是 ( )
3、下列是對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熱現象的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A.冬天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熱防止菜被凍壞
B.衣柜里的樟腦丸變小是因為樟腦丸蒸發(fā)了
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氣液化而形成的
D.發(fā)燒時在身體上擦些酒精降溫是因為酒精的溫度低
4、(2014?包頭)下列有關熱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span>
A:水面上方的氣壓增大,水的沸點會降低
B:冰在熔化過程中,內能、比熱容都保持不變
C:在衛(wèi)生間洗澡時,里面的鏡面變模糊了,這是由于水蒸氣液化造成的
D:深秋,室外物體表面上往往會形成一層霜,這是水凝固的結果
5、2008年南方雪災,給人民群眾的生活、生產帶來很多困難.
(1)冰雪道路上,車輛應減速行駛,其原因是:汽車具有,當路面有冰雪時,輪
胎與地面間的摩擦會變 (大/小),汽車在緊急剎車后滑行的距離將比路面沒有冰 雪時 (長/短).
(2)看到搶險隊員在冰雪覆蓋的道路上灑大量的鹽, 小亮同學產生疑問:含鹽濃度不同的冰,熔化特點有無區(qū)別?為此,小亮同學用純水、淡鹽水、濃鹽水制得質量均為lkg的純冰、淡鹽冰、濃鹽,在相同加熱條件下測量三者的溫度變化,并得到三條溫度變化曲線(純冰對應曲線①、淡鹽冰對應曲線②、濃鹽冰對應曲線③).根據曲線圖 可知,含鹽濃度越高的冰,比熱容越
(大/?。?,熔化前升溫越(快/慢),并能在 更 (高/低)的溫度熔化.
6、下表為妮妮在探究某種物質的熔化規(guī)律時記錄的實驗數據。請根據表中實驗數據解答下列問題。
時間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溫度℃ |
-4 |
-3 |
-2 |
-1 |
0 |
0 |
0 |
0 |
0 |
1 |
2 |
3 |
4 |
(1)該物質的熔點是 ℃。(2)該物質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3)溫度為2℃時,該物質處于 。(選填“固”或“液”)
7、在做“觀察水沸騰”的實驗時,甲、乙、丙三組同學分別從A、B兩套器材中任選一套來完成實驗:(實驗室已準備多套A、B裝置)
(1)甲組同學發(fā)現所測水的沸點高于100℃,他們選擇的是______________(填“A”或“B”)套裝置。
(2)乙、丙兩組同學雖然選用的實驗裝置相同,但水開始沸騰的時刻不同,他們繪制的沸騰圖像如圖C所示:a、b兩種圖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______不同。
(3)通過分析圖像C,歸納出水沸騰的特點是:①_______;②_______
三、課后完成《理科》對應部分練習。
四、評講作業(yè)。
注:學生實際鞏固部分自己對答案,例題分1課時完成,作業(yè)評講1課時完成。
課后反思:
第二節(jié) 內能與熱機(3課時)
1、(08江蘇淮安)如題7圖所示是汽油機工作循環(huán)中的某一沖程,這個沖程是
A.吸氣沖程 B.壓縮沖程
C.做功沖程 D.排氣沖程
2((2014?廣東)關于溫度、內能、熱量和做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的內能增加,一定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
B. 0℃的冰塊沒內能
C. 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D. 物體放出熱量時,溫度一定降低
3(08江蘇連云港)下面的四幅圖中屬于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的是( )
4、用兩個相同的加熱器,分別對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液體加熱,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如圖6所示,由圖線可以看出( )
A.甲的比熱容比乙大 B.甲的比熱容比乙小
C.甲和乙的比熱容相同 D.開始加熱時,甲和乙的比熱容為零
5、貝貝根據表一、表二所提供的幾種物質的比熱容和密度,得出以下四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表一幾種常見物質的比熱容 表二幾種常見垢密度(常溫常壓下)
物質 |
比熱容/J/(kg.℃) |
物質 |
比熱容/J/(kg.℃) |
|
物質 |
密度/kg/m3 |
物質 |
密度/kg/m3 |
水 |
4.2×103 |
冰 |
2.1×103 |
|
純水 |
1.0×103 |
冰 |
0.9×103 |
酒精 |
2.4×103 |
鋁 |
0.88×103 |
|
酒精 |
0.8×103 |
鋁 |
2.7×103 |
水銀 |
0.14×103 |
銅 |
0.39×103 |
|
水銀 |
13.6×103 |
銅 |
8.9×103 |
A、固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固體的比熱容小于液體的比熱容?!?/span>
B、質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等的熱量后,溫度的變化一定相等。
C、體積相等的鋁塊和銅塊升高相同的溫度,銅塊吸收的熱量多?!?/span>
D、體積相等的鋁塊和冰塊、鋁塊質量是冰塊的3倍。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擴散現象只發(fā)生在氣體之間,不會發(fā)生在固體和液體之間
B.液體和氣體分子問有間隙,固體分子間沒有間隙
C.南極的冰山溫度很低,沒有內能
D.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和斥力
7、(2014?廣東)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剩下一半的酒精的質量、密度、比熱容和熱值的情況是( )
A. 質量、密度、比熱容和熱值不變
B. 質量和密度變?yōu)樵瓉淼囊话?,比熱容和熱值不?/span>
C. 質量和熱值變?yōu)樵瓉淼囊话?,密度和比熱容不?/span>
D. 質量變?yōu)樵瓉淼囊话?,比熱容和熱值不?/span>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擴散現象只發(fā)生在氣體之間,不會發(fā)生在固體和液體之間
B.液體和氣體分子問有間隙,固體分子間沒有間隙
C.南極的冰山溫度很低,沒有內能
D.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和斥力
9、為了比較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小明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
A.在兩個同樣的燒杯中,分別裝入等體積的水和煤油;
B.用兩支溫度計分別測出水和煤油的初溫;
C.在燒杯中,分別放人功率相同的電熱器,加熱時間相同;
D.用溫度計分別測出水和煤油的末溫。
小聰認為:
(1)步驟A存在的錯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應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驟C,加熱時間相同是為了使水和煤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驟B和D是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課后分兩次完成《理科》對應作練習。
四、評講作業(yè)。
注:學生實際鞏固部分自己對答案,例題1課時完成,作業(yè)評講2課時完成。
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