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SM:只在周末運動,也能保護大腦!萬人16年隨訪顯示,每周運動1-2次與輕度癡呆風險下降25%有關
[日期:2024-12-15] | 作者:生物谷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運動,特別厲害,抗炎、抗抑郁、抗衰老,不僅功效多,還很寬容,平時太忙沒時間運動只能周末突擊?沒問題,效果也是不打折扣的,在預防代謝和心血管疾病,以及改善大腦健康方面都已經有了一些證據(jù),不過之前的研究大多使用的是高收入國家志愿者的數(shù)據(jù),還不夠有普適性。
為此,哥倫比亞安第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墨西哥開展了一項前瞻性研究,通過對超過1萬名中年人16.2年的隨訪,研究團隊確認,與基本不運動的人相比,每周運動1-2次的人患輕度癡呆的風險下降25%,運動頻率更高的人的風險下降11%,運動習慣不固定的混合組的風險下降16%。
他們還估算了,如果所有中年人都能堅持至少每周1-2次的運動,將能夠消除13%的輕度癡呆病例。研究結果發(fā)表在《英國運動醫(yī)學雜志》上[1]。
研究團隊在1998-2004年之間啟動調查,在2015-2019年間進行回訪,隨訪的結束時間為2020年12月31日。最終的分析共納入了10033名參與者,平均年齡為51歲。
根據(jù)運動的頻率,參與者被分為每周運動不足1次的不運動組(79.9%)、每周運動但上限為1-2次的周末戰(zhàn)士組(7.24%)、每周運動至少3次的頻繁運動組(13.58%),并且由于隨訪時間較長,一些參與者在基線和回訪時的運動習慣會發(fā)生不小的改變,因此,研究人員也額外定義了一個混合組,包含了周末戰(zhàn)士和頻繁運動組。
研究人員將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評分≤22定義為輕度癡呆,回訪時,不運動組、周末戰(zhàn)士組和頻繁運動組的平均MMSE評分分別為24.5、25.8和25.6,共有2400人發(fā)展為輕度癡呆,三組的發(fā)生率分別為26%、14%和18.5%。
在校正了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收入、收縮壓、吸煙、BMI、婚姻狀態(tài)、睡眠時間、水果和蔬菜攝入量,以及酒精攝入量之后,與不運動組相比,周末戰(zhàn)士組的輕度癡呆風險下降25%,頻繁運動組下降11%,混合組下降16%。
各組的輕度癡呆風險
研究人員還估算了低空閑時間運動的人口可歸因比例,理論上來說,如果所有中年人能夠每周至少運動1-2次,那么13%的輕度癡呆病例將會被消除。
當按照性別進行分層時,男性周末戰(zhàn)士的輕度癡呆風險下降了27%,女性也下降了25%。
綜上所述,這項長期隨訪的縱向研究表明,“周末戰(zhàn)士”的運動模式同樣與輕度癡呆的風險降低有關。這是首個表明“周末戰(zhàn)士”的運動模式與輕度癡呆風險降低相關的前瞻性隊列研究。
研究人員認為,運動對大腦的保護作用可能有幾種解釋,例如增加了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的濃度和大腦可塑性,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是支持神經元生長和存活的重要分子。另外,運動還與更大的腦容量、更強的執(zhí)行功能和更強的記憶能力有關。
他們還指出,這些發(fā)現(xiàn)對政策的制定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對于拉丁美洲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平時工作較忙的人群來說,集中在周末進行運動是一種更方便、更現(xiàn)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