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單元《酸和堿》知識點(3)
[日期:2021-03-16] | 作者:化學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一、堿的定義和分類
堿:物質(zhì)溶于水時,形成的陽離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
四大強堿都可以溶于水,但弱堿不能溶于水。氨水是氨氣溶于水形成的液體。
-
在初中化學范圍內(nèi),只有氫氧化銅是藍色沉淀,氫氧化鐵是紅褐色沉淀。
-
氨水的電離是NH3·H2O=NH4++ OH-,所以氨水也是堿。
-
鉀、鈉、鈣的氧化物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如:CaO+H2O=Ca(OH)2
二、常見的堿
|
氫氧化鈉(燒堿、火堿、苛性鈉) |
氫氧化鈣(消石灰、熟石灰) |
化學式 |
NaOH |
Ca(OH)2 |
工業(yè)制法 |
Na2CO3+Ca(OH)2=2NaOH+CaCO3↓ |
CaCO3 |
狀態(tài) |
白色塊狀固體 |
白色粉末狀固體 |
腐蝕性 |
強腐蝕性 |
較強腐蝕性 |
特點 |
極易溶于水,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 氫氧化鈉固體易吸水而潮解。 |
微溶于水,溶于水時放熱不明顯。 |
用途 |
用于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和印染等行業(yè)(除玻璃方面外,用途與純堿類似)。 氫氧化鈉能與油脂反應,所以可以除油污。 |
漂白粉、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和河流、配制波爾多液 在實驗室中可以證明二氧化碳。 |
-
酸、堿包括其溶液都要密封。
-
澄清的石灰水就是氫氧化鈣的水溶液。
-
氫氧化鈉必須密封有兩個原因:① 吸水性;② 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2NaOH+CO2=Na2CO3+H2O。
三、堿的化學性質(zhì)
堿有相同的化學性質(zhì)是因為不同的堿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
堿溶液(四大強堿的溶液、氨水)能使指示劑變色: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由于弱堿不溶于水,所以弱堿不能使指示劑變色。 -
堿+非金屬氧化物 → 鹽+水(復分解反應)
-
反應發(fā)生的條件:① 堿是四大強堿; ② 非金屬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
根據(jù)條件我們可以寫出十二個化學方程式,但必須掌握的四個化學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
Ca(OH)2+CO2=CaCO3↓+ H2O(檢驗二氧化碳;石灰墻“出汗”)
-
-
堿+酸 → 鹽+水(復分解反應、中和反應)
在堿的通性中,弱堿只有該性質(zhì)。 -
堿+鹽 → 新堿+新鹽(復分解反應)
-
反應發(fā)生的條件:① 反應物能溶于水(包括氫氧化鈣,不包括其他微溶于水的物質(zhì)); ② 新堿是氨水; ③ 若新堿不是氨水,新堿和新鹽中至少有一個沉淀。
-
銨鹽一定能與四大強堿反應。
-
新堿是沉淀:
藍色沉淀 – 2NaOH+CuSO4=Na2SO4+Cu(OH)2↓
紅褐色沉淀 – 3NaOH+FeCl3=3NaCl+Fe(OH)3↓
白色沉淀 – 2NaOH+MgSO4=Na2SO4+Mg(OH)2↓ -
新鹽是沉淀:
Ba(OH)2+Na2SO4=BaSO4↓+ 2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
藍白沉淀:Ba(OH)2+CuSO4=BaSO4↓+ Cu(OH)2↓
-
紅白沉淀:3Ba(OH)2+Fe2(SO4)3=3BaSO4↓+ 2Fe(OH)3↓
-
波爾多液(注:波爾多液不是溶液):Ca(OH)2+CuSO4=CaSO4+Cu(OH)2↓
弱堿在加熱的條件下會分解成金屬氧化物和水。如Cu(OH)2
CuO+H2O。
但需要注意的是,強堿沒有該性質(zhì),該性質(zhì)不屬于堿的通性。
四、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變質(zhì)
-
-
氫氧化鈉變質(zhì)
氫氧化鈉變質(zhì)是因為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
證明方法:-
取樣,加過量的稀鹽酸,如果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氫氧化鈉已經(jīng)變質(zhì):
NaOH+HCl=NaCl+H2O 和 Na2CO3+2HCl=2NaCl+H2O+CO2↑ -
取樣,加氫氧化鈣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說明氫氧化鈉已經(jīng)變質(zhì):
Na2CO3+Ca(OH)2=2NaOH+CaCO3↓ -
取樣,加氯化鈣(或硝酸鈣)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說明NaOH已經(jīng)變質(zhì):
Na2CO3+CaCl2=2NaCl+CaCO3↓ 或 Na2CO3+Ca(NO3)2=2NaNO3+CaCO3↓
-
-
氫氧化鈣變質(zhì)
氫氧化鈣變質(zhì)是因為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
證明方法:取樣,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如果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氫氧化鈣已經(jīng)變質(zhì):
Ca(OH)2+2HCl=CaCl2+2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
氫氧化鈉固體和氫氧化鈣固體變質(zhì)時,固體質(zhì)量都會增加。
五、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部分變質(zhì)
-
氫氧化鈉部分變質(zhì)的證明方法:
① 取樣,(如果是固體,就需要加適量水,使固體完全溶解),加過量的氯化鈣(或硝酸鈣)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說明碳酸鈉存在:
Na2CO3+CaCl2=2NaCl+CaCO3↓ 或 Na2CO3+Ca(NO3)2=2NaNO3+CaCO3↓
② 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濾液變紅,說明氫氧化鈉存在,氫氧化鈉部分變質(zhì)。 -
氫氧化鈣固體部分變質(zhì)的證明方法:
① 取樣,加適量水使固體完全溶解,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如果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碳酸鈣存在: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另取少量固體,加氯化銨(或硫酸銨)研磨,如果聞到刺激性氨味,說明氫氧化鈣存在,氫氧化鈣部分變質(zhì):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或 Ca(OH)2+(NH4)2SO4=CaSO4+2NH3↑+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