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500年前四川學霸的“高考”試卷
[日期:2025-06-09] | 作者:高中歷史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一張試卷,承載青春;一場奔赴,書寫答案。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眼又到了筆尖與試卷共舞的6月。高考像一場盛大的成人禮,萬千學子以知識為劍,以夢想為筆,在考場上書寫屬于自己的篇章。
514年前,一名來自成都新都的年輕學子也像今天的高考學子一樣,帶著寒窗苦讀的收獲和滿腔的報國熱忱走進考場,接受選拔。
他就是著名文學家、史學家
首批四川歷史名人
明代四川唯一狀元
被譽為“明朝第一才子”的
楊慎
楊慎是內(nèi)閣首輔楊廷和之子,他自幼學習刻苦且天賦異稟,是同齡人眼中典型的“學霸”。
據(jù)現(xiàn)存最早成都府志—明·天啟《成都府志》記載:
(楊慎)少穎悟,七歲作吊古戰(zhàn)場文,人爭傳頌。
明正德二年(1507年),楊慎遵照祖父楊春的意愿,在經(jīng)過幾年“舉業(yè)”學習后,走上了學優(yōu)登仕的道路。這年八月楊慎從新都到省城成都參加鄉(xiāng)試,楊慎的答卷揮灑自如,文采飛揚,督學劉文煥看了后覺得他實為罕見之奇才,對他說:“我之才不能如歐陽修,卻得到了有蘇軾之才的你?!本旁掳l(fā)榜,楊慎毫無意外的奪得鄉(xiāng)試第一。
正德六年(1511年)二月,禮部循例在京師舉行三年一次全國性的會試,楊慎考了第二。當年四月皇帝親自主持殿試,殿試只考一場策問,題目是《創(chuàng)業(yè)以武,守成以文》。楊慎援史融經(jīng),敷陳弘剴,洋洋灑灑,做了一篇漂亮的文章。內(nèi)閣大學士李東陽等多位考官認為文章內(nèi)容博大深廣,辭藻鋪陳華麗,極口稱贊,共慶朝廷得人。明武宗十分高興地把楊慎置為殿試第一,賜進士及第,授翰林修撰。
《成都府志》記載:
正德辛未,(楊慎)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
(來源:澎湃新聞-高考特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