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部文化
尋找最美的風景——記高中部李勁梅老師“一篇帶多篇群文閱讀”教學課堂
[日期:2020-12-31] | 作者:課程建設中心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21年新年將至,迎來了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教育集團一年一度的“學術年會”。年會上,我校高中部語文教師——山西省首屆教學名師、山西省學科帶頭人、山西省教學能手李勁梅老師同教育集團的老師進行了“尋找最美的風景——‘一篇帶多篇’的群文閱讀”教學探討。
李老師基于高一上半期學生學情,將《荷花》《紫藤蘿瀑布》小學、初中學段有生發(fā)延展價值的文本,引入高中課堂,進行了“尋找最美的風景——‘一篇帶多篇’的群文閱讀”教學探討。聯(lián)結整合,尋共性品細節(jié),比相同析異處,以舊解新,以點帶面,尋找寫景抒情的切入點、思考點。用大概念進行整合性教學,根據(jù)寫景抒情散文閱讀與寫作的核心任務確定大概念:如何讀懂景中情,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培養(yǎng)和提升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思維能力。進而確立課堂的教學目標,層遞性地設定為知道什么:運用觸景生情與緣情寫景兩種手法達到情景交融;理解到什么:作者為什么要大量使用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和動靜結合、化靜為動、側面烘托等表現(xiàn)手法;能夠做出什么:通過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思維,深刻靈活地分析和運用藝術手法,更準確、具體、生動地析景抒情;希望成為什么: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并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體會作品的感情色彩同當時的時代背景的內在聯(lián)系,激發(fā)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實現(xiàn)精神成長。課堂教學中,李老師用思維開啟課堂,用情境引領課堂,用活動延伸課堂。組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不同學段的知識遷移中催生高階思維,逐步尋找文本中自然景物最美的內涵,即從觀景著附的情感,到意蘊豐富的文化風景,最后歸于對人生觀照和生命安頓的心靈風景,真正實現(xiàn)深閱讀,并引領學生在草木山水皆有情,文人筆下有人文的精神濡染中樂觀前行,遇到最美的自己。
群文閱讀教學立足不同學段教材,整合了教材核心價值點、豐厚閱讀趣味點和認知點、解決了教學重難點、強化語用遷移點、聯(lián)結讀寫結合點,讓學生置身于越來越聚焦而又開放的“閱讀場”,在沉浸、徘徊、比較、甄別中作出全面、理性、立體的判斷,讓學生視野得以開闊,思維得以發(fā)展,人生得以成長。
課后,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高中語文教研員段增勇老師進行了點評。段老師認為,李老師選擇“尋找最美的風景”為議題,將小學的《荷花》、初中的《紫藤蘿瀑布》、高中的《荷塘月色》組成群文聚落,引領學生進行聯(lián)結整合,尋共性品細節(jié),比同析異,以舊解新,以點帶面,找到寫景抒情的切入點、思考點,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生成的重要焦點。在閱讀的求同求異的思考探究中,常讀常新,催生學生的高階思維,逐步拓展閱讀視野,提高綜合能力。這組群文閱讀教學設計完成了由集美到積淀“荷花”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獨特的意義的升華。
(轉自:教科室)